九年級歷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教案分析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后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
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
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
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根據49頁“活動與探究·看圖分析”: 各屬哪種古文字?各產生于什么時間地點?(它們分別是楔形文字中的“山”,象形文字中的“哭”,字母文字中的“a”。象形文字產生于公元前30xx年左右的古代埃及,差不多同一時期,在古代兩河流域產生了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
這些古老文字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古代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臘人則在學習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更為完備的希臘字母文字,后來的拉丁文就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稱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佛教怎樣形成?基本教義是什么?后來如何傳播開來?
要求學生在書上標出佛教形成時的創始者、時間及其地理范圍。(喬達摩·悉達多,公元前6世紀,尼泊爾或“古代印度”)
佛教為什么宣揚“眾生平等”?(種姓制度使得當時印度社會矛盾尖銳,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都反對婆羅門的特權)
運用課件展示47頁《佛教教義》圖,鼓勵學生用英語朗讀,然后討論回答:國王們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佛教要求人們“忍耐順從”以脫離苦難,有利于社會安定,有利于國王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運用課件動態演示48頁《佛教的傳播》路徑:
北→中亞→中國→朝鮮→日本
南→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我國境內傣族地區
現行“公元元年”是根據什么傳說定下來的?這說明基督教會形成于什么時候什么地區?它的教義中,哪些內容與佛教相似?后來它分裂為哪兩大教會?(根據“耶穌出生”的傳說,把他誕生之年定為公元元年;基督教會形成于1世紀時的巴勒斯坦一帶;其教義要求人們忍受苦難,與佛教相似;后來它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
要求學生在書上標出伊斯蘭教形成時的創始者、時間、地點、主要教義和經典:穆罕默德,7世紀時阿拉伯的麥加,信仰并順從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古蘭經》。
指導學生閱讀50頁“自由閱讀卡·宗教‘圣地’耶路撒冷”,補充介紹“圣石”的傳說:圖中的圓頂清真寺是著名的巖石圓頂清真寺。大殿地上有一塊巨石。相傳穆罕默德有一次在夜間騎馬來到這里,駿馬在石頭上騰空一蹬,將他送到天上,因此這塊巨石被認為是穆罕默德升天之處。
運用課件,組織學生完成《新學案》31頁【自我測評】二、填表題:
宗教名稱
產生時間
創立地點
創始人
基本教義
佛教
公元前6世紀
古印度
喬達摩·悉達多
“眾生平等”、“因果報應”、“忍耐順從”
基督教
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