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九上教學用書:第一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在七年級上、下冊新詩教學的基礎上,相對集中學習新詩,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和鑒賞能力。 《沁園春雪》是一首寫景抒懷之作。它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它采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 《星星變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運用象征手法,以“星星”為主要意象,并以假設為前提,來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表現詩人對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變換來豐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正如音樂中主題與變奏的關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實的“星星變奏曲”。 《蟈蟈與蛐蛐》和《夜》是兩首優(yōu)美的田園詩。它們都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而又各有其特點。《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以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來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歌頌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夜》猶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靜謐、美麗的夜景中,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作者安適、寧靜的心境。 教學本單元,要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詩歌的語言是一種凝練、形象的藝術語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體會其中的意蘊和情味。要反復推敲詩句,細致深入地體會其內涵,并結合親身體驗和欣賞其他詩歌的經驗,加以聯(lián)想和想像,感知詩中的形象,體味詩中的意境,從而深切地感受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要讓學生熟讀詩歌,最好能背誦。在熟讀、背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體會詩歌的魅力。 要注意詩歌的藝術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擬人等詩歌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這些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詩歌,不宜多講,而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感受形象,通過聯(lián)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自行感悟詩意。教師只須在關鍵處點撥。 可以適當地進行詩歌的比較閱讀,認識這些詩歌的具體內容、感情意蘊、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 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擴展閱讀,結合課堂教學讓學生多讀一些詩歌。要通過詩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讀詩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并豐富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具有“詩”的審美意識,更好地體味生活中的詩意。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是從《雨說》一詩引申出來的一項活動,試圖通過讓學生關注大自然中人們習焉不察的雨這種常見現象,來豐富學生的心靈感悟,體驗大自然的韻味。同時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進一步培養(yǎng)處理信息的能力。這項活動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開展。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