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力
初 中 物 理 教 案 —謝金良
課 題 怎樣認識力
教學目的 1、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能分析簡單情況下的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知道力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
4、知道力的單位:牛(n)。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重、難點 力的概念(重點)
力的概念及單位,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難點)
教 具 彈簧、鉤碼、小球、磁鐵(兩塊)、小車(兩輛)、鐵釘、碎紙屑、絲綢、玻璃棒;多媒體計算機及大屏幕投影整套設備、輔助教學光盤等。
教學方法 演示、多媒體投影、觀察、講解、討論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和內(nèi)容
新課引入:
先請學生談談對力的認識,然后講解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從事生產(chǎn)勞動中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如:提水、挑物體、拉車、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覺到肌肉緊張。在此基礎上,引入“怎樣認識力”的課題。
(多媒體投影): 怎 樣 認 識 力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么?(多媒體投影)
1、 觀察、演示:
① 觀察實驗:鉤碼掛在彈簧下出現(xiàn)的情況;
② 觀看課本p87 熊貓攀吊竹枝的圖片;
③ 觀察實驗:用玻璃棒擊小球的情況;
④ 多媒體投影:鉤碼掛在彈簧下的情況、棒擊小球時的情況以及足球運動員頭頂球時的動畫。
2、帶領學生記錄并分析①②情況、③④實驗及投影的
情況如下:
物體發(fā)生了形變
彈簧
竹枝
小球
足球
拉
攀吊
擊
頂
鉤碼
熊貓
棒
頭
① 彈簧變長了② 竹枝發(fā)生彎曲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
③ 小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④ 足球運動方向改變了
物體浮沉條
物 體
作用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
3、概 括:
① 請學生回答:(a)力是什么?(b)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