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教學目標
a. 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體里含有的分子數(shù)非常多.
b. 能識別并會解釋擴散現(xiàn)象,知道擴散現(xiàn)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 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有關,知道一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實例.
d.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jié)首先介紹了有關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對分子大小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對分子體積小、數(shù)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紹了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運動論是從本質上認識各種熱現(xiàn)象的理論。按照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一切熱現(xiàn)象都是由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引起的,溫度就是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利用分子運動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大量的熱現(xiàn)象。
分析三: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容: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分子體積極小,直徑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約含有1.6×1021個水分子,分子之間有空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最大,液體次之,固體分子間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運動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高的物體內部分子運動劇烈,所以人們把分子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例證;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由于分子間的引力,使固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由于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間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體和液體較難壓縮。
教法建議
建議一:可以從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的實驗引入課題,例如關掉動力的汽車慢慢停下來,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終停在地面,它們的機械能到哪兒去了?從而將學生注意力從宏觀分析轉移到微觀分析上來。
建議二:分子運動論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熱現(xiàn)象,即從物體內部微小粒子的運動情況分析問題,可以從本質上解釋有關的熱現(xiàn)象。進行解釋時,要認真分析題意,明確與題目相關的物理知識,然后在用分子運動論的相應觀點,特別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這兩個觀點進行解釋。
建議三:根據(jù)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這一點可以借用化學里的一些知識加以說明。另外,構成物質的分子直徑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為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宏觀物體間的尺寸比來說明。
建議四: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也是我們肉眼無法觀測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例如打開香水瓶瓶蓋后,滿教室都能聞到香味;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課件來模擬氣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擴散現(xiàn)象,使這種看不見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可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快慢,如觀察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
建議五:分子間作用力較難、較復雜,尤其是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教學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知道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且知道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引力,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兩個鉛塊間的分子引力實驗。
教學設計示例
| ||||||||||||||||||||
| ||||||||||||||||||||
作業(yè) :P14—練習1、2 |
“分子動理論”探究活動
專題討論:哪些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專題調查研究活動: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網(wǎng)或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或請教專家,將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優(yōu)、缺點寫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
- 氣體分子動理論(精選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2、知道分子沿各個方向運動的機會均等,分子速率按一定規(guī)律分布,這種規(guī)律是一種統(tǒng)計規(guī)律.3、知道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以及氣體實驗定律的微觀解釋.能力目標通過用微觀解釋宏觀,提出統(tǒng)計規(guī)律,...
- 分子動理論(精選15篇)
一、教學目標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平均動能,知道物體的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2)知道分子的勢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知道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guī)律。...
- 分子動理論(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平均動能,知道物體的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2)知道分子的勢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知道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guī)律。...
- 關于教育教學理論文章(精選5篇)
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而是關注現(xiàn)實,在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對比綜合上,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
- 【時政熱點】關于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的理論思考
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于XX年5月24至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兩國就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lián)合國維和、反恐等問題進行對口磋商和雙邊會見,就事關兩國關系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長期性和全局性問題廣泛、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 新課程理論學習心得
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意味著把新的教學里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
- 鄧小平理論教案
課標要求概述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當?shù)慕ㄔO,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認識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指導思想。...
-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案
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案【課標要求】概述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當?shù)慕ㄔO,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高二政治必修四一、【教學目標】:◇識記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二、【重點、難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三、 【輔助教學】:ppt四、【教學過程】: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教材引用恩格斯的名言強調...
- 理論依據(jù)或意圖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及作用本節(jié)課是高中數(shù)學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節(jié)古典概型的第一課時,是在隨機事件的概率之后,幾何概型之前,尚未學習排列組合的情況下教學的。...
- 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追問
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的實踐追問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作為一種關注人的智力與潛能發(fā)展、反對傳統(tǒng)單一智力論的理論,同時也作為我國新課改的指導理論之一而為我國廣大教育研究者和教師所熟悉,并正在進行一些實驗。...
- 多元智能理論介紹
多元智能理論介紹 八十年代,美國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二十多年來該理論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上,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 多元智能理論的起源
多元智能理論的起源 對于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的懷疑是普遍的。有瑟斯通(l.l.thurstone)、齊爾福德(j.p.guilford)和其它批評者的著作為證。但在我看來這些批評還不夠,上述智能的全部概念都應重新檢驗,并像實際情況那樣加以替換。...
- 多元智能理論在我的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多元智能理論在我的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步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為宗旨"的現(xiàn)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實驗證明:創(chuàng)造力首先要通過早期教育才能得到發(fā)展,事實上,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要比成人強。...
- 九年級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