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 9-13
點撥:批評自己的盲目崇拜。
⑤這篇課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點撥: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⑥通過這篇課文,你認為莊子的文章有什么特點?
點撥: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想像豐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創造性,善用對比。
四、小結
《秋水》我們學的只是開頭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神若對話的形式,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莊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神若的對話來討論玄妙的哲學問題。課文這一段河、海的對比,實際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貴*之類的看法,然后一層深一層地引到漫無邊際的認識的海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閱讀《秋水》全文。
五、板書設計
秋水
教案點評: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本教案的學習重點落實在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通過誦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上。本教案特色在于學生活動充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另外,本教案的討論問題設置的細致貼近課文文字,值得教師借鑒。
[設計思想]
本篇案例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河伯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層層深入,分為導入、走進莊子、基礎知識預習檢查、課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學內容分析]
本專題主要是節選,當然和莊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一方面通過對河伯的形象分析來掌握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面也要明確這篇文章的主題和《秋水》篇的主題是有所出入的。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風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標
在誦讀學習中體會河伯這個形象的可愛之處。
德育目標
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知識見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驕傲自滿。
[教學準備]
多媒體
[素材推薦]
1、中華成語畫廊《望洋興嘆》。
2、《秋水》朗讀flash.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對于莊子,聞一多先生曾這樣評論:“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他的烙印。他的書成了經典,至于歷代文人學者對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別的圣哲,我們也崇拜,但哪像對他那樣傾倒、醉心、發狂?”莊子究竟是什么讓大名鼎鼎的聞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發狂的地步?下面讓我們走進莊子。
二、走進莊子
(板書:秋水 莊子)
問: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莊子及《莊子》一書的了解。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 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 治。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文章:“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書的“莊子”兩字上加上書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