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兩篇《界碑》《小巷》教案及練習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詞積累:
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皚ái皚ái:形容霜雪潔白。
馳騁chěng:(騎馬)奔馳。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包括陜西人民出版社編輯。現為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賈平凹與他妻子韓俊芳同是丹鳳縣棣花鎮人,兩人婚姻之美滿在賈平凹的文中表露無遺,女兒倩情亦是賈平凹之深愛。賈平凹喜吃雜糧野菜,不動膏粱腥葷。平生無什么特別嗜好,唯獨喜愛每日轉動筆桿子,硬使當今文壇浪飛潮涌,無日安寧始心足。國外人士均譽他為中國大陸文壇的“獨行俠”。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浩瀚,五彩繽紛,從抒寫的內容和筆調去看,可以歸成五類:第一類是情緒小品,以抒寫某種特定的情緒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類是場景小品,以寫各類場景為主,如《靜虛村記》、《黃土高原》等;第三類是人物小品,粗線條勾畫人物為主,如《摸魚捉鱉的人》、《在米脂》等;第四類是隨筆,綜論人生,針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類是風物小品,描摹風俗,記述玩物,如《陜西小吃小識錄》、《玩物銘》等。
賈平凹于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那份坦誠、不擺架子、不高調等性格,亦是他贏得讀者的方法之一。在他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現今復雜的社會里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間清晰易見。他不單只在乎自我領略,亦愿把這審美路徑向讀者介紹及實踐。
2、相關知識:
題目解說:
《界碑》:以“界碑”為題有雙重含義:實指的是邊防戰士看守巡查的那十二塊界碑,虛指的是守衛邊陲的邊防戰士們。作者在標題中明確流露出對邊防戰士的崇敬與贊美。
《小巷》:以“小巷”為題,即點明了小說主人公的生存環境,又含有一定的寓意。小巷是潮濕陰暗的,也許是盲人們以往的心境的象征。然而時代的改變,盲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改變了小巷的環境,燈的出現,不僅是現實環境的改變,它還代表著盲人們的心態的改變。窄窄的小巷成了他們走向光明生活的路徑。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界碑》
這篇小說的人物和事件都極為簡單:一個邊防站長在一次界碑巡查中的一個場景。小說的思想內涵卻極為豐富:一個平凡的軍人承擔著對于祖國不可推卸的責任,小說的標題就提示了這一點,刻有“中國”二字的界碑就是祖國的縮影。
《小巷》
這篇小說寫了一條“窄窄的小巷”的變化:由黑暗變得光明,由被人遺忘變得人來人往;實際是寫住在小巷深處一群被人遺忘的瞎子,用學成的按摩術為人們治病的故事。這群瞎子在為他們解除病痛的同時,煥發了自己生命的光彩,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文章脈絡
《界碑》:
小說起筆就是“12塊長滿苔蘚的界碑”。“長滿苔蘚”暗示時間的悠久,“來回要走一個多月”表明空間的遼闊。在這樣的時空背景和冰雪覆蓋的艱苦環境中,“他”出現了,皚皚白雪映襯著“他”久經滄桑的面容和磨損的領章、泛白的軍裝“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他”就是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平凡的軍人,正在完成一項普通的任務——每年踏查一次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