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教案第2課時
第2課時教具準備: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作 業:見自測
板書設計:
略
時間 教學過程
一、 導向:
1、導語:
復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內容
2、揭示目標:
①從材料中引出論點,正反對比論證;
②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體會文章的論述方法
二、 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地闡明作者的觀點的?
先引東林黨人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對聯,進行評析,得出古人“一面致力于讀書,一面關心政治”的結論,然后分析東林黨人“關心政治”的內涵,再從正面闡述“讀書”和“關心政治”不可偏廢,最后提出觀點并發出號召。
2、文章認為東林黨人的進步性和局限性表現在哪里?作者這樣分析評述東林黨人的思維方式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進步性:一面致力讀書,一面關心政治,強于那些只知道讀死書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局限性:東林黨人仍然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上,而且他們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區別政治上的正邪兩派,沒有反封建的因素。
啟發:作者評述歷史人物,以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并能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為佐證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其間展現出來的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分析鞭辟入里的做學問的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3、這篇文章讓我們讀到了作者怎樣的品格?
這篇文章提出的論斷至今還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光芒,雖然作者鄧拓為了寫作這一類文章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在那個“突出政治”“政治掛帥”的年代,作者敢于如此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直抒己見的高風亮節。
4、本文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死讀書、閉門讀書、不關心社會、不關心時事的現象在青年學生中還是較為普遍的。我們有必要重溫本文的觀點:“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聯系在一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結合刻文談談本文在論證上的特點。
對歷史人物的評述,文章有其獨到之處,既沒有一味肯定他們的進步作用,也沒有全盤否定。作者先肯定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然后由追溯了東林黨人思想和學說的淵源,指出了他們的歷史局限性。
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作者也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既指出“不讀書而只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又指出“不問政治而死讀書本的人,那也是無用的書呆子”,最后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
這樣評述歷史人物和闡明自己的觀點,表現了作者辯證的思維特點,克服了片面性,使文章的論述既全面,又嚴密。
三、 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四、 自測:
1、請對下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