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課堂教學實錄
就跑。(生笑)
師:(笑)是桓侯掉頭就跑嗎?跑的是誰呀?
生:扁鵲。
師:對,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板書:四見
使人問之)
師:那么是他幡然悔悟,想請扁鵲回來為他治病嗎?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師:僅僅是好奇,那么他派去的這名使者會怎樣問扁鵲呢?
生:你為什么見了我的君主轉身就跑呢?
師:根據當時的情形,使者確實可能會這樣問。下面聽清老師
的要求,我的問題難度要加大了:你能用文言文把這層意思表達出
來嗎?
生:你為何望桓侯而還走?
師:可以,不過還要改一改,最好不要說“你”,改成——
生:“君”,“君為何望桓侯而還走?”
師:很好,還可以怎樣表達?
生:他還可能會說:“你為什么三番五次來打擾我的君主?”
師:用文言文怎么說?
生:君為何多次擾我主?
師:很好。他還可能會說:“君見我主而還走,何故?”還會說:
‘前者君三度見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還走,何也?”都有可能。
可是,扁鵲已經無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后還是死了。(板書:死)
以上觀點認為桓侯之死是桓侯之過,是他咎由自取。還有其
他觀點嗎?
生:我認為是扁鵲的過錯,他當時可以找多個人來勸說桓侯
這樣桓侯作為一國之君就能不死,國家就會安定。
生:扁鵲沒有強諫桓侯,沒有盡到一個醫生的責任。
師:咱們這兒南邊就是桓臺中心醫院,我們知道救死扶傷是一
個醫生的職責。扁鵲的醫術非常高明,而當桓侯的病情進一步惡
化時,他卻逃到了秦國,這樣做太不負責任了。大家同意這一觀點
嗎?
生:不同意。他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被殺頭。
師:對,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殺掉。他逃到秦國的舉動,
反映出扁鵲——
生:《艮機靈。因為他要不逃走就會被殺掉,天下還有許多疾病
需要他去醫治。
師:“機靈”一詞一般都是說孩子,這兒形容扁鵲,用“機警”或
“機智”比較好。當然,扁鵲最終也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他后來
在秦國行醫,秦國有個太醫非常嫉妒扁鵲的醫術高明,就派人把扁
鵲刺死了,這是后話。扁鵲的逃秦一方面反映他的機智,也從另一
個側面反映了桓侯為人的——
生:殘暴、蠻橫。
師:桓侯的傲慢、固執、不聽勸告,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么,我們從桓侯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訓呢?
生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聽
從別人的勸告,這樣其實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及時克服。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