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課堂教學實錄
才能不斷進步。
師:這位同學說得非常深刻!(鼓掌)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批
評和忠告,特別是那些不太好聽,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國有句老話
怎么說?
生: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于行。
師:“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是《史記》里的一句
話,說得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卻偏偏不肯承認,更不愿
意接受治療,大家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意思嗎?
生:(齊答)諱疾忌醫。
師:有了病,又不愿治療,結果怎樣了?
生:死了。
師: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
生:(齊答)不可救藥。
師:課文學到這兒,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要在疏通文
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一句話的翻譯:“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記住
兩個成語;諱疾忌醫、不可救藥;記住三個通假字:“齊”通“劑”,
“湯”通“燙”,“還”通“旋”。
這是一篇寓言(板書),“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
寄托的話!侗怡o見蔡桓公》這則寓言正是通過一則小故事闡述了
一個人生的哲理。請大家看下面這則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
了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閱讀、翻譯,教師個別指點)
師:(手執菱角)大家見過菱角嗎?吃過嗎?怎么吃?
生:剝了皮吃。
師:剝了皮,吃里面的果肉。最后一個小問題:菱角是長在山
上,還是長在水里呢?
生:水里。
師:可是,有個北方人卻不這樣認為。請一位同學把故事講一
講。
生:有個北方人,從來沒見過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
上吃菱角,這個北方人連殼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說:“吃菱角要
去殼!边@個北方人卻掩飾說:“我并不是不知道,把殼一起吃進去,
為的是想清火解熱呀廠問話的人又說:“你們北方也有這種東西
嗎廣這個北方人說:“前山后山,哪個地方沒有呢?”
師:這個同學翻譯得非常好!(鼓掌)這則寓言有什么含義呢?
生:用孔子的話說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
就是說,對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則就會鬧
出笑話的。
師:這位同學說得真是太好了!(鼓掌)這是孔子在兩個多年
前說過的至理名言。
生:做人要誠實。
生:對于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能裝懂,要敢于承認,要接受別人
的幫助。
師:他說得多好啊!那么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
生:有吧!有時上課老師問我們這個問題懂不懂,有些同學明
明不會,也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