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古文古詩助考解析
諸葛亮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陸游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見。
二、問題研究
1.諸葛亮為什么要出師伐魏?
諸葛亮在這篇表文的開頭就提到“益州疲弊”,卻又要出師伐魏,這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其實不然。要弄清這一點,必須了解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和伐魏前的準備工作。
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始終是聯吳抗曹。諸葛亮用了五年時間來為伐魏做準備。主要措施有:(1)跟吳國通好。(2)加強內政建設。(3)平定南方的叛亂。此外,從表中“兵甲已足”這句話可以看出,在這五年里諸葛亮在戰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梢姡鰩煼ノ旱臅r機已經成熟。
2.文章陳述的重點是什么?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文內容的重點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又有三點內容,即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這一點正是全文主旨所在,理由如下:
。1)表文中談到前兩點(即開張圣聽和嚴明賞罰)時,都是從正反兩面加以申說,可見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劉禪平日寵信宦官一類小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在諸葛亮遠離國都的情況下,“忠諫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內外”也可能“異法”,結果必將導致國內政局的混亂。因此,能不能做到廣開言路和嚴明賞罰,關鍵就在劉禪是否能“親賢遠小”這一點上。
。2)表文中用了較多的篇幅談“選賢與能”,在政事安排上又為劉禪創造了“親賢臣”的條件。其中指名提到的有四個人,即郭攸之、費、董允和向寵,提官職而未指名的有三個人即陳震、張裔和蔣琬。這些人都是王佐之才,平日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在表文中只著重地稱贊他們的優良品格,說他們“志慮忠純”,是“貞良死節”之臣;又特別強調他們是先帝“簡拔”出來的,值得信任。尤其發人深思的是,文中還插入一段往事的追憶,說明親賢遠佞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大事,從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個結論:親近賢臣,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親賢遠佞的思想是貫穿全篇的。從文章的第三部分可以看出,諸葛亮以“討賊興復”為己任,而把國內的責任完全交給了郭攸之、費、董允等人;而郭攸之等人是否能盡到自己的責任,關鍵又在劉禪身上。如果劉禪能夠親賢遠佞,這些人自然能盡到自己的責任。表文中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勸勉劉禪,就是希望劉禪親近賢臣,聽取他們的“興德之言”;能如此,則賞罰自然分明,國內政局也就可以繼續保持穩定了。
總而言之,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劉禪能夠親賢遠佞。表文開頭說的“先帝遺德”,末尾說的“先帝遺詔”,也都是指此而言。
25 詞五首
望 江 南
這是在中晚唐詞體初興時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溫庭筠是詩人,也兼工詞,有“花間鼻祖”之稱。他的詞多寫閨情,音律和諧,主導風格艷、精巧,在詞史上有較大影響。溫詞也有寫得清新、明快的,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這首小詞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開頭一句“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她清晨起來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在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兩層意思:一是特別突出了一個“獨”字,說明她是在等候遠行愛人的歸來;二是“女為悅己者容”,她早起梳妝打扮,是相信愛人今天必定會回來。寥寥數字便簡明地寫出了這一女子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殷切心情。同時又自然地引出了一個懸念:行人到底歸來沒有?下面寫道:“過盡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歸舟。作者通過她看遍一艘艘駛過的客船,來寫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體現了她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與內心的痛苦。下面一句“斜暉脈脈水悠悠”是寫夕陽即將西下,江水不斷東流的自然景象,同時也是在表達這一女子的思想情緒。她從清晨到黃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結果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終究沒有回來。江水悠悠,預示著她明天、后天還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預示著她的孤獨生活也將不斷地持續下去。最后一句“腸斷白洲”,說明她把視線從“千帆”“斜暉”和江水那里收攏回來,集中在“白洲”,那是她當初同愛人分手的地方,當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腸寸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