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實錄
生:剛剛知道。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忽”字說明消息來得很突然。
師:忽然間得知故鄉已經收復了,為什么就這么高興?
生:流亡的日子終于結束了,能不高興嗎?
生:詩人為終于可以回家而高興。
生:因為國家統一而高興。
師:你們理解得很深刻。由此可見,詩人不僅僅是寫自己的歡快心情,他還想表達——
生: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
師:[板書“愛國思鄉”]如果帶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效果肯定大不一樣。想讀嗎?
生:想![齊讀]
師:你們讀得真棒!不過,我擔心有人濫竽充數,所以想聽聽你們單獨讀。[抽二人讀] 因為讀準了字音,讀懂了詩句,讀懂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和前兩次朗讀相比,又上了一層樓。讀了杜甫的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香港和澳門的歷史。
生:我想到了中國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
師: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時候,你們還小,老師的感受很深。在香港回歸之前,我特意寫下了一首詩《心聲》。想聽嗎?[生鼓掌]那好,我就讀給大家聽聽。也許它能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杜甫的這首詩。[師朗誦《心聲》(見個人主頁)]杜甫的詩寫的是1200多年前的事情,可是我們今天依然有這種情感。為什么?因為我們同是炎黃子孫,愛國的主題是永恒的,也是神圣的。讓我們再次齊聲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生齊背]
(2002年4月整理)
作者簡介:黃繼森,男,大學文化,小學高級教師,全國創新教育研究中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特約研究員,《教育導報》特約記者,《少年百科知識報》特約通訊員,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人-作文》教材編委及主要編著者,編寫的《新概念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我做合格小公民》等已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