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談小說》教案4
第三課時
一、繼續探討小說 《 百合花 》 :
(四)探討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也起著刻畫主題的作用。比如“早上下過一陣小雨 ……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新鮮溫潤的香味”。這一景物描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殘酷的戰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景象,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命戰士,不僅臨危不懼,而且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還有天黑了,天邊涌現一輪滿月 …… 那一輪皎潔的月亮,我也憎惡起來發展故事情節,烘托人物心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整個戰場被皎潔的月光朗照著,所以戰斗才會那樣激烈,那樣殘酷,付出的代價才大,通訊員就是在白夜的攻擊中壯烈犧牲的。
(五)本文的寫作特色:對比手法富有詩意。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里插著幾根樹枝作偽裝,在他離開我時,槍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里插著象征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劇烈沖突。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后,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于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著縫著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局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什么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著,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尸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征著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訊員只是睡著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加完美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二、在了解了小說 《 百合花 》 的基礎上,閱讀茅盾的這篇評論。
茅盾的 《 簡單的故事 ? 精致的情節 》 一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節,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風格。
第二段明確評論的重點: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說明作品通過發展的細節,描寫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描寫使情節一氣貫通。
第六段概括寫閱讀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點。
三、完成課后的練習題:
1 、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為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著衣服上的破洞,并蓋上她惟一的嫁妝 —— 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文有關的細節:新媳婦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扎所的忸怩的慚愧羞澀……借助這些前后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對先前忸怩的精神的崇敬 …… 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而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沖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