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教案3
4、分析第二部分第二層
顏色之美,是純外在的美;形體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體現了人的意志和主觀努力的因素;優雅行為之美,體現了人的內在素養。三者之美的不同層次的比較,充分說明內在美重于外在美。
“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最高的美”是內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難于直觀,也不可能做作。意大利克羅齊說:“美不是物理的事實它不屬于事物,而屬于人的活動,屬于心靈的力量。”
“美是不能制定規范的”,意思是美不可能有統一的外在規范;
“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意思是個體(部分)與一定的機遇和環境相適應,整體和諧,那就是美,人在遭逢的場合中能夠表現出相應的“優雅行為”,也就創造了美。
5、分析第二部分第三層
運用對比表明,“優雅”的“作風”、“優美的修養”勝過“美貌”;“不配”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某些虛有其表者的蔑視。
6、分析第三部分
以“盛夏的水果”為喻,指出美“容易腐爛而難已保持”的特點,形容形體美難以永久保持,并以許多美人“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為鑒,告誡人們要“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
“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出真正的光輝”,其含義是:只有具備了“美的德行”,美才是光彩四射的,“美的形貌”才是有價值的,一切才是最完美的。
四、中心意思
本文論證了美德是人類最高的美,勉勵人們致力于內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