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教案5
第四節:論述世間不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書。
第五節:論述智慧也離不開學問。
第六節:論述學問和智慧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關系。
(以上畫線的部分由學生自行總結填寫。出示投影片。)
(2)閱讀第三節與第五節,比較這兩段的論證方法有何不同之處?
明確:第三節論述學問離不開智慧,運用了對比和舉例論證的方法。先將沒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樣,做對比論證;然后列舉了孟德爾、達爾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證。對比鮮明,例證典型,有很強的說服力量。
第五節論述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將無學問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盡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滅。交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燈”,有很強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為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得住的,最為清澈,最為寶貴。”這些比喻,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貼切,因為它揭示了智慧與學問之間本質的聯系。
第四節重在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運用了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明確: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來說明著書、讀書要有智慧。
第六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同時也作為這篇文章的結論。結束語用“不但……而且……”句式對全文進行了歸納總結,使全文脈絡更加清楚,結構更加緊湊,形成一氣呵成、不可辯駁的雄辯氣勢。
總結歸納全文。
(1)中心意思:這篇文章分析了學問與智慧的區別與聯系,指出 學問固然離不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學問與智慧相輔為用,缺一不可,進而提出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2)寫作特色:
辯證分析 ,說理透徹。
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說理充分。
語言優美,進行相關的語言積累訓練:
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值得仔細地品讀,在品讀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的積累訓練,是閱讀的重要任務。
例句:唯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他永遠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斷的從水底上涌。
仿造該句造一個句子,用“友誼”與“理解”為相互關系的詞造一個句子。
10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第五節;
思考:課文中說書有兩類,一類是有智慧的,一類是無智慧的,你認為你讀書的過程中,哪些書產有智慧的?哪能些是無智慧的?為什么?(用文字書面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