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教案1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講述魯班創造的故事):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筑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后,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里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干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只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于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檢查預習: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松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松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于放松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松,放松后才能入靜,入靜后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后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松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采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摹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么,就必須采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逐個分析: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并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