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懶惰的智慧》教案及練習
19課《創造學思想錄》
[三維目標]
了解《創造學思想錄》的主要內容,認識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
了解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意識。
體會“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養成隨想隨記的學習習慣。
[預習導引]
1. 目標點擊
(1)了解創造性思維品質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意義。
(2)掌握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
(3)培養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習本文新穎的表達形式。
2. 學法指導
(1)聯系生活實例解讀文章內容,歸納總結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內涵,運用于實踐。
(2)根據課文提供的范例,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搜集相關資料,思考“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哥倫布豎雞蛋”等故事中包含著怎樣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資料鏈接]
1. 作者簡介
羅吉爾·馮·奧赫,美國作家。
2. 背景資料
本文以人們生活中的現象為例,從不同角度形象地詮釋了創造性思維品質的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意義。啟發我們應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3. 題目解說
《創造學思想錄》選自1992年4月18日的《深圳特區報》。這是一篇輯錄性質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形象地揭示了創造性思維品質的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意義。
4. 文體知識
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所以又叫論說文或說理文。它是一種闡述觀點,分析問題,論證道理的文章,議論文的目的只為了講清某個道理,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字詞基礎:
1. 字音認讀
聲譽(yù) 牡蠣(lì) 疆界(jiāng) 儼然(yǎn)
焙燒(bèi) 一籌莫展(chóu)
2. 字形辨識
3. 詞語補注
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導致:使產生,促成。
痕跡:某物經過的可覺察的形跡(如船的航跡,足跡或輪轍)。
二. 課文內容講解:
1. 閱讀提綱
2. 內容講解:
課文所選的8則,是《創造學思想錄》的核心部分,這8條,也是8個段落,現逐段扼要分析如下:
(1)《放松》
本段講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精神狀態:放松。作者在這里以猴子為例,說猴子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創造力,它是因為身上癢,所以做出一副嚴肅的表情,儼然聲譽卓著的學者一般。這是對“嚴肅表情”的揶揄,意在告訴人們創造應當處在一種輕松、自由的狀態中,凡事不可過于緊張。
當然,奧赫所講的“放松”,是在“嚴肅”前提下的“放松”,即在艱苦鉆研和積累基礎上的“放松”。《辭海》中的“靈感”詞條說:“創造者在豐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醞釀思考的緊張階段,由于有關事物的啟發,促使創造活動中所探索的重要環節得到明確的解決,一般稱為獲得靈感。”這種“靈感”的獲得一般是在放松的無意識情況下獲得的。這里把“放松”放在創造性思維的首要位置,強調不要“事事都板著臉孔”,也就是說,不要一味“嚴肅”,“嚴肅”應該與“放松”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