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懶惰的智慧》教案及練習
[考點指津]
例:閱讀《看到畫面之外》,那個依荷華州的農民思維的局限性表現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說明:此題考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名師點撥:做此類題目,要仔細去斟酌用詞,文段中的人物很顯然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
參考答案: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高瞻遠矚。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看發展的洞察事物的能力,缺乏發散思維的能力。
[課后習題答案]
第一題:本文以人們生活中的現象為例,從不同角度形象地詮釋了創造性思維品質的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啟發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第二題:面對重大的問題態度嚴肅,事事都板著臉孔,這是人之常情,但其實于事無補。反之,解放思想,放松應對,往往會取得滿意效果。放松中蘊含有求異思維品質。
第三題:《看到畫面之外》中的農民的思維局限,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不到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系,思想狹隘,眼光短淺,歸根到底,缺少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
第四題:本題是就文章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設計的。形式為內容服務。本文共八章,分列標題顯現各章內容不同的側重點,闡述方式也不盡相同,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列舉事例。顯得靈活而新穎,同時各章內容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這種獨特的形式也是表達上的創新。
20課《懶惰的智慧》
[三維目標]
理解“懶惰”的含義及文中事例的作用,準確把握文章的觀點。
學習抓住關鍵句子來理清思路,提煉觀點;體會文章別具特色的語言。
培養求異思維,激勵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造。
[預習導引]
1. 目標點擊
(1)能夠準確提煉文章觀點。
(2)理解例證法和對比論證在文中的作用。
(3)培養求異思維品質。
2. 學法指導
(1)學習議論文文體知識,了解議論文的三要素。
(2)結合課后練習,揣摩文中“懶惰”和“懶惰者”的褒貶意思。
(3)分析每一段的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而理解文章的論證過程。
(4)揣摩文章幽默機智的語言,結合作者的求異表達和文中“懶惰者”的求異智慧,培養自己的求異意識和求異思維品質。
[知識鏈接]
1. 作者簡介
凱利,美國作家。
2. 背景資料
這是一篇閃爍著求異思維火花的議論文,發人之所未發,對于啟發同學們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是難得的典例。
3. 題目解說
“懶惰”和“智慧”本是相悖的,作者卻以“懶惰的智慧”為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只要思維勤快,“懶惰”就可以出智慧。可見這是一篇逆向思維的議論文,充滿了幽默與機智。
4. 文體知識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記敘文是以情感人,說明文是以知援人。
[教學過程]
一. 字詞基礎:
1. 字音認讀
餐具(cān) 摞得(luò) 忙碌(l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