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懶惰的智慧》教案及練習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文,“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展的重任”,呼吁人們重視懶惰的智慧。
3. 句段品鑒
(1)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
品析:“良苦用心”指的是運用心智,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就會運用心智去發明一些減輕體力,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于是生產關系得以改善,生產力得以發展,人類社會就向前邁進了。這句話強調了懶漢們的良苦用心對人類進步的作用。
此句一反世俗和傳統的眼光,說出了“懶漢”與人類的進步的關系。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
(2)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全是懶漢,人們可以向這些人學習的東西最多。
品析:最優秀的工人是懶得連一個多余的動作都不肯做的人。為此,他們必須開動腦筋,必須提高效率,所以人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勤于觀察,仔細分析,認真思考,大膽創新的精神。
從相反的角度去觀察優秀工人身上的惰性。
4. 寫法探究
(1)論點新穎。
作者一反傳統和世俗的眼光認真審視“懶惰”和“懶惰者”,充分肯定了能運用心智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效率的“懶惰者”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發展方面所做的貢獻。
(2)運用例證法和對比論證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作者從古代到現代,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從日常生活到科技發明等多個角度,列舉大量的典型的事例,印證“懶惰”是智慧,是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原動力。觀點鮮明,論證有力。同時,還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在對比論證中,既有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懶惰者與勤快者的不同表現和結果的橫向對比,又有懶惰者發明創造前后對文明程度的不同影響的縱向對比。在比較中,突出了“懶惰的智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考點指津]
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懶漢,人類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考點說明:此類題目,是考查同學們對文中論證的了解程度,注意總結概括。
名師點撥:解答此類題目,要善于從論證材料的反面去概括,用詞要準確。
參考答案: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懶漢,也就沒有一些重要的規則和定理。人們將在科學研究、社會管理等方面遇到許多復雜而難以解決的問題,會碰到令人精疲力竭的麻煩。
[課后習題答案]
第一題:中心論點:“正是懶漢承擔了促進文明發展的重任。”分論點:1.“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就沒有社會的進步;沒有我們這些懶漢,即使勤勞的人一生中也會充滿單調乏味的勞作。”2.“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3.“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許多重要的規則和定理都是懶漢想出來的。”
第二題:旨在使同學們理解議論文觀點與材料的關系:觀點統帥材料,材料支持觀點。
第三題:能結合文意,具體把握“懶惰”,“懶漢”的不同含義和不同感情色彩。
1. “懶漢”的意思是“懶于勞作的人”,“懶惰”的意思是“懶于勞作”。均含貶義。
2. 句中“懶惰”的意思是“運用心智去偷懶取巧”,含褒義。
3. 句中“懶漢”的意思是“想少走幾步路而用心良苦的人”,含褒義。
4. 句中“懶漢”的意思是“講求工效,連一個多余動作都不肯做的人”,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