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懶惰的智慧》教案及練習
3. 作者圍繞哪兩個分論點展開論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解讀·感悟探究]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4—6題。
人類的一切進步想必都出自懶漢們想少走幾步路的良苦用心。我們的遠祖住在條件惡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溪流旁邊才行。于是他們搞出了最初的水桶,用水桶可以把足夠一天飲用的水一次提回家去。不過,倘若他們懶得連提水桶也不愿意,下一步不用說就是修建管道了,水可以順著管道從溪邊一直流進使用者的屋子里。為了不必挑水翻山,水泵和水車就被發明了出來,這都是懶漢們后來的成就。同樣,我們的某個祖先想到湖對岸去,又不愿意沿著湖邊繞過去,第一條船就誕生了,它是把一段樹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據說,一百多年前,有個叫漢弗萊·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坐在一臺討厭的蒸汽發動機旁邊,每當操縱桿敲下來,就把廢蒸汽放出來。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兒太累人,于是在機器上裝了幾條鐵絲和螺栓,這樣,閥門就可以靠這些東西自動開關了。這么一來,他不但可以脫身走掉,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立刻提高了一倍。他懶洋洋地發現了往復式發動機活塞的原理。
現代農業機械都帶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可不是勤快的農夫,他們不在乎整天在田地上走路。這個主意最先是由想坐著干活的人想到的。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
最杰出的工程師——人類動機的研究者弗蘭克·b·吉爾布萊思,常常把各行各業優秀工人的勞動動作拍成影片,判斷一種工作最少可以用幾個動作完成。他發現,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全是懶漢,人們可以向這些人學習的東西最多。這些人懶得連一個多余動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為他不在乎把力氣花在多余的動作上。一個稱職的領導人也同樣懶惰;凡是能吩咐別人為他干的事,他絕不躬親。
4. 文段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運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文段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你有哪些“懶”的想法?舉一例推測人類將會因此而發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品味·拓展提高]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7—10題
制止慣性
逢偉
毋庸置疑,我們每天都在循著慣性的節奏生活,飲食起居,上班下班,休閑娛樂,與人交往……不知不覺中,也許五年十年很快就過去了,而到那時我們常常又會做出那種大多數人都往往采用的慣性舉動——慨嘆年華的易逝,歲月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