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思想錄》教案1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后,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夸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夸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講想像力在創造性思維中的重要性。第一句話是講幼年時的想像力。第二句話是引用人們的話,從反面說。第三句話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正面說。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于他們的好奇心。長大后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樣想”。“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為什么后來有的人沒能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長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會喪失想像力? 2、舉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個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點,問中學生是什么,中學生的答案是“粉筆畫在黑板上的一個點”。這是惟一答案。但幼兒園孩子的回答卻有50多種。是壓扁的臭蟲,是貓頭鷹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理解分析: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方式看問題,就可能有所發現,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個”就是勇敢創造者,面對前人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人發揮了想像力,打破了規矩,取得了成功。 (六)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理解分析: 這一段談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說的“ 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思維束縛是來自人類自身的“訓練”。然后舉例證明,啟發人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七)看到畫面之外 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來自生活的感悟。創造者要有遠見,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發現潛在的機遇,要從眼前的事物看到發展的趨向。 文中的農民沒有想到這條鐵路將會給他的產品找到更多的市場,更沒想到這條鐵路將把他拖入競爭。通過這個例子,指出創造者要善于看到事物的發展、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八)順其自然 1、理解分析: 這一段也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設計”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順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2、舉例: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故事,講一個植樹專家所植之樹,棵棵成活,而且茁壯旺盛。人家請他介紹經驗,他說,不過順其自然。 我國古代還有一個成語故事,叫“揠苗助長”。(可讓學生自己講解、交流) 二、了解思想錄(語錄體)的特點。 特點:自由靈活,短小雋永,充分發揮出語錄體的特點,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創造者的實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 板書: 放松 (猴子癢癢——表情嚴肅)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亞歷山大大帝砍開本該解的結)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長大后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第一個鋸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于思考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打破固定思維) 看到畫面之外 (火車-廣闊市場) 順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