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課堂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 教學目標 ]1 、了解 “ 隆中對策 ” 的核心,明確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方針及根據,并學習文章選材精當,詳略分明的寫作手法。
2 、學習作者圍繞主要人物形象進行敘寫議論的寫法,領略諸葛亮的軍事天才。
[ 教學設想 ]
1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枯燥的文字變為直觀的圖片和生動的動畫。
2 、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 教學準備 ]
本案例記錄的是第二、三課時的授課內容。
在正式授課前一星期,可布置學生課余閱讀《三國演義》中一些描寫諸葛亮的精彩片段,對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利用第一課時,帶領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培養其較好的文言語感,并借助課下注釋或一些古譯今之類的工具書,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
[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這樣一幅畫面:黃昏下的古城背景前,大江滾滾東去,一漁夫撐一扁舟劃過。同時,在悠揚的古箏樂曲的烘托下,《三國演義》的開篇詞緩緩出現)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老師帶頭,學生齊聲誦讀)
師:一位退隱江湖的高人,或閑情垂釣,慣看秋月春風;或與志同道合的友人開懷暢飲,笑談古今往事。許多的人事已隨滾滾江水飄然而逝,而那些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卻如同璀璨的明星長留于人們的心中。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隆中對》中的諸葛亮。今天,我們也來笑談一把《隆中對》。(點擊畫面,出現課題。)
(畫面切換到劉關張 “ 三顧茅廬 ” 的圖片,圖片的前景制作成雪花漫天飛舞的動畫效果)
生:(倍感新鮮、交頭接耳)呀!下雪了!
師:《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故事之一 “ 三顧茅廬 ” 大多數同學都聽過、看過,誰來簡單講述一下這個故事?
(一學生將課前收集的故事大致講述了一番)
師:由于劉備的誠心拜訪, “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 的諸葛亮為劉備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特點,對發展前景作出了天才的預見,這就是有名的 “ 隆中對策 ” ,后人也稱它為 “ 隆中對 ” 。(點擊畫面,出現相關文字簡介。)
(再次點擊鼠標,出現三國時期的戰略形勢示意圖 , 展示出曹操、孫權、劉表、劉璋的勢力范圍。)
師:我想請同學們來指出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大致在什么位置?誰來指指?
(幾個學生上來指點,但不是很準確。)
師:(指著地圖上的 “ 夏口 ” )漢朝末年以武漢為中心的地區叫 “ 夏口 ” ,屬于荊州管轄,劉表
是荊州牧,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省長。我們孝感就在夏口的西北面。
生:噢,原來《隆中對》里講的很多事情就發生在我們這啊!( “ 找位置 ” 的環節一下子從時間和空間上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學生嘖嘖連聲,氣氛漸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