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
1.法皆斬 {按照法律(名作狀)} 2.天下苦秦久矣{苦于(形作動)}
3.乃丹書帛曰 {用丹書(名作狀)} 4.狐鳴呼曰{像狐貍一樣(名作狀)}
5.皆指目陳勝 {用手指點看著(名作動)} 6.忿恚尉{使……惱怒(動詞的使動用法)}
(三)古今異義
夜篝火(篝火——古:用籠罩著;今:指在野外或空曠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燒的火堆。)
卒中往往語 (往往——古:到處;今:常常,通常)
遂用猖蹶 (猖蹶——古:失敗;今:兇猛而放肆)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古:痛心惋惜;今:十分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身份插卑微、目光短淺;今:(品德、言行)惡劣、下流}
由是感激,臨表涕零 (感激——古:感動振奮;今:十分感謝;涕——古:眼淚;今:鼻涕)
(四)通假字
1.發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被征發或流放。) 2.為天下唱(“唱”通“倡”,首發)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4.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著)
5.故不錯意也(“錯”通“措”,置) 6.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7.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 8.自董卓已來(“已”通“以”,表示時間的界線)
七、翻譯下列語句
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2.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現在逃走也是死,發動大事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4.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m是這樣,我從先王那里接受土地,愿意終身守護它,不敢交換!)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6.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7.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五百里的土地呢?)
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軍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9.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心里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10.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八.閱讀《陳涉世家》,回答問題。
1、起義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斬。)
2、起義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為起義所作輿論準備:(魚腹置書,篝火狐鳴。)
4、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與孟子所主張的觀點相似,用孟子的話來說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陳勝、吳廣起義的策略是:(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
6、陳勝為起義做了哪些輿論準備(宣傳工作)?( 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