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學案設計
教學過程:
一、 第1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思考:
①戰爭的時間、國家?
②指出表現戰爭性質的句子?
③莊公的態度?
④劌請見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⑤這一舉動表現了曹劌的什么品質?
⑥劌分析戰前準備“何以戰”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
⑦劌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樣肯定的?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么?
⑨這又反映了曹劌的什么戰略思想?
⑩表現莊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
5、小結:
本段寫了兩層內容,概述戰前曹劌求見莊公,通過與莊公的對話,明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二、 第2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表現出各自的什么特點?
②體現劌指揮正確的句子?
③本段表現了劌的什么能力?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爭的哪兩個過程?
5、小結:
講述戰爭經過。
三、 第3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表現莊公“鄙” 的句子?
②一“未可”為何?
③齊人三鼓后為何“可矣”?
④二“未可”為何?
⑤后為何又“可矣”?
⑥總結有利于反攻和追擊的最佳時機是什么?
反攻時機——
追擊時機——
⑦從本段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么?
5、小結:
本段是全文重點,寫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
四、 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記敘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說明要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并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練習鞏固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十年春,齊師伐我”除了交待戰爭發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
和 ,其中的“我”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