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4.明確六個生活片斷:
(1)眾人取笑孔乙己臉上又添了新傷疤;
(2)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為偷書作辯解;
(4)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
(5)孔乙己給小孩子們分茴香豆;
(6)孔乙己被打斷腿后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
5.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并揣摩其豐富含義。
(1)概括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的語句
(2)點明孔乙己的地位的語句
(3)反映孔乙己的結局的語句
6.交流研討。
〔學情預測〕本題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對語句的揣摩,學生可能泛泛而談。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解讀。
7.明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語句:“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點明孔乙己地位的語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語句:“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看似矛盾的言語中流露出對孔乙己的結局的漠然。
五、布置作業
完成“閱讀練習8226;探究”第三題。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1.學生自主思考,填寫下列句子。(課件展示)
(1)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2)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_______的人。
(3)孔乙己是以讀書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5)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學情預測〕本題既是上節課內容的延續、深入,又將重心開始轉移到人物的分析上。學生在填寫的時候可能會缺乏準確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與之相關的故事情節,也要訓練學生在回歸文本基礎上的歸納能力。
2.明確:
(1)孔乙己是站著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
(2)孔乙已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
(3)孔乙已是以讀書人自居但又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有偷竊的人。
(5)孔乙已是個使人快活但又可有可無的人。
聯系上節課對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結局研討,可見孔乙己是個為主流群體所排斥的“邊緣人”,這種尷尬的地位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二、品讀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
(一)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現。
1.學生從文章中找出體現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2.學生研討回答。
〔學情預測〕有了上一題的鋪墊,學生的尋找會比較到位,但對其矛盾心理的分析可能不夠準確,教師要適時引導。
3.教師歸納:
孔乙己“站著喝酒”是因為他經濟拮據,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柜臺內坐著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為他追求功名,不愿與“短衣幫”為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為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為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