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蒲柳人家》學案及答案
2.
提示:小說《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一帶農村的人情世態、生活風習。確如一幅風俗畫,情致纏綿。如何滿子的光葫蘆頭木梳背兒,大紅肚兜、長命鎖;洗三百家衣,何大學問的走西口等都別具魅力,歷歷如繪。
3.
小說的民族氣派和民族作風,主要體現在:
首先,從人物形象來說,小說的人物具有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點和傳統美德。這從“一丈青大娘”的外號和爺爺何大學問“一副關公相貌”,乃至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顯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藝術上,小說不僅情節富有傳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時也多借鑒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說唱藝術的表現手法。小說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何大學問威震占北口等傳奇筆墨正是典型的占典傳統的繼承。另外,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說的結構得《水滸》神韻,即前幾節分別介紹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蓮的故事將人物串聯一起。再如多用語言和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用外號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等,也正是我國古典小說和說唱藝術常見的表現手法。
總之。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是我國古典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四、課內精讀
1.因為這幫纖夫“赤身露體,只系著一條圍腰,褲子卷起來盤在頭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許他們“腌臢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不怕天,不畏地,愛管閑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剛直潑辣的性格。
2、外貌(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等。
3、不能。原文的結尾,通過一個細節的描寫,更能突顯示一丈青大娘潑辣、剛正不阿,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
4、略。
五、拓展延伸
1.參考答案:“搭橋”,表面指小男孩用積木搭三座橋,內在的含義是指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愛,互相幫助。
解析:“搭橋”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孩子用積木搭橋,二是指搭在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橋。
2.參考答案:因為小男孩來自山村,沒見過多少世面,他樸實,面對攝像機,難免靦腆、膽怯。
解析:小男孩來自農村,沒見過世面,難免羞澀。21世紀教育網
3.參考答案:這樣寫,表現主持人被小男孩深深地感動、震撼了,顯得含蓄,富有感染力。
解析:主持人的動情,是被孩子感動了,如此來寫,顯得含蓄。[來源:21世紀
4.參考答案: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愛、互相幫助,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這樣,人類才會得到真正長久的發展進步。
解析:開放型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這樣一座橋”應是愛心之橋、理解之橋。
達標測試
一、積累與運用
1、略
2. (1)外貌 (2)動作 (3)語言 (4)心理
3、
明確:a.動詞用得生動傳神。
明確:a.用了口語和俗語,突出了一位愛孫如命的奶奶形象。
二、
1.①zì。②qiú,傳說中的一種龍。
2.b
3.對《武松打虎》的贊賞之情。
4.武松拳背(或“細節”)還不夠傳神。
5.內心(心理)描寫,行動(動作)描寫。
6.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