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感悟藝術”教學設計(下)
但《留學巴黎》的寫法又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或特點。一是它是文中唯一的一處描寫,在一片直白敘述中顯得很突出,給人深刻印象。二是它的側重點放在苦難及其感受上,似乎對讀者的情感觸動更大,尤其是最后一句(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洶涌起來。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風述懷,寫成了這個作品),濃縮了主人公許多情感、痛苦和當時的情景,引人觸動,遐想。三是都為主人公自身經歷的第一手資料,其教育方面和其他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另一處大幅度展開的文學描寫是考場事件,這也是主人公留學巴黎經歷里最感人的故事之一。顯然,此處的描寫比《留學巴黎》的簡單敘述效果要好。馬可的描寫至少有三處好處。1、對門警阻止其入考場展開了細致描寫。此處描寫越充分,越能反襯出后面戲劇性變化的重要價值。此巨大反差,包括門警后來的愕然反應,鮮明展現了主人公求學條件的艱難和取得成就的可貴。2、要飯票一事本身就是生活中極感人的細節,《留學巴黎》的寫法太可惜了這一細節。馬可很有感染力的描寫顯然動人多了;尤其“飯票……”這脫口而出之狀和再也不知道說什么為好的情態,使主人公三年來掙扎于生存線的艱難歷程躍然紙上。3、從頭至尾采取了小說的情節手法。故事本身就是極富情節性、戲劇性的,這樣寫不僅更為引人入勝,而且更覺得真實可信。
上述兩件事不僅感人,也都是主人公留學經歷中最重要的事。此外,《風》在巴黎公開演出后,對藝術家們的反應馬可也展開了文學描寫。此事雖不如上述兩事感人,但也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同時這也加強了通過效果手法(側面描寫)突出主人公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完成《伴你學語文》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李憑箜篌引》
一、作者簡介(投影展示)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郡望隴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稱李昌谷。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任奉郎小官,憤懣不得志。其詩多感進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或幻念鬼境,世稱“鬼才”。尤擅樂府歌行,詞采瑰麗,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絕句多抒寫不平之感,筆意超縱。有《李長吉歌詩》,《全唐詩》存詩五卷。
“引”和“行”一樣,是一種比較自由的詩歌體裁,章無定句,句無定言。據考證,李賀這首詩寫在公元8XX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郞。詩中所歌頌的李憑屬梨園子弟,箜篌彈得很出名,“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在當年是個當紅的明星。李賀的贊頌當不是虛言。
二、檢查預習
給加點的字注音:(多媒體投影)
箜篌(kōng hóu) 頹(tuí) 女媧(wā) 嫗(yū)
三、弄懂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1.第一句“吳絲蜀桐”,吳之絲,蜀之桐,都是當時制作樂器的名品。這里不僅是說材質之精良,而且有一定的文化意味。《詩經》里說:“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梧桐是和鳳凰聯系在一起的,因而有高貴、高雅的聯想。莊子用鳳凰比自己,說“宛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2.梧桐高雅的形象,又加上“張高秋”。這“張”字語義頗豐,大體可以理解為彈奏的意思,但是這個意思是引伸出來的, “張”的本義是開張、張開,也就是張開雙手、張開雙臂的張,令人聯想到姿態和胸襟的開放。本來,不管怎么張,總是要張在人面前,在人的手中。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旋律之美,在人的心與手之間,在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交流和默契中。但這里卻說,張在高秋之間,好像沒有人似的。把琴和天空,而且是秋高氣爽的天空聯系起來。這就構成了一種異常空曠的背景。在天宇之下,什么也沒有,只有箜篌,箜篌的形象和意蘊就變得宏大了。在李賀的構思中,就是盡可能讓空間宏偉到天宇上去。而同時,天宇之下,則盡可能地空白,連山都是“空山”。這樣的一幅畫面,同學們會不會感到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