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下森林斷想(新人教九下)
五、問題探究,突破難點
1.如何理解文章主題中的時代精神和作者個人思想烙印?
教師分發打印好的材料,內容如下:本文寫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結束不久,我們國家經歷過一場巨大的浩劫。人們,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們帶著這樣的心態觀察社會與自然現象,都會自然而然地將所感所悟與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大背景結合起來。 張抗抗是從那些大是大非的歲月中走過來的,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們。都有很沉重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從他們那一代人甚至幾代知識分子和正直人們的骨子里散發出來,那是沒辦法克服的。張抗抗懷有遠大志向而羈于田壟之間。自恃有才卻長期被湮沒,正如千里馬駢死于槽櫪之間。
學生討論交流,男生把握時代精神,女生把握個人思想烙印。
男生代表:文章倒數第二段“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絕大屈服啊!”說的是大自然的現象,但讓人聯想到中華民族經歷浩劫,損傷了肌體,卻保留和鍛煉了靈魂和精神。
女生代表:文章寫得如此動情,很有可能把作者個人的生活感受寫進去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個形象,一個靈魂,這就是打動我們的原因。
2.為什么行文結束才正式對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寫?
明確:作者有意暫且不表,想來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艱辛、險惡的經歷,在極寫這種經歷之后順勢再現森林的壯觀景象,劫后余生,慶幸之至,作者寫來痛快淋漓,讀者讀來更覺新奇。
六、課堂小結
樹以各種不同的聚集形式一直與人類為伴,或街樹,小林地,甚至森林,它們自始就會說話,樹葉沙沙,風兒傳情。森林是一個記憶庫,儲存了生命周圍的資料。這些記憶告訴我們大自然與人類所發展出的關系,告訴我們關于這片土地的先靈故事,他們的智慧與錯誤。
樹會說話,只要以心靈傾聽。造訪森林吧!來趟與樹的心靈對話,將樹健美的精神帶回家。
七、延伸拓展,開闊視野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閱讀《地下森林》,比較兩文的寫法。
地下森林
楊 煉
逃不走的落葉早已飛慣危險的預感四周聳立的絕壁,正午時的幽暗
沿著小徑,一萬年前的那次暴風雨還在綠色苔蘚上反潮鈴蘭花旁若無人,跳著舞開進猙獰的巖石瀑布里一群巨大的鳥收攏強有力的黑色羽毛渾圃深邃的山谷千萬噸針葉形的寂靜在聆聽樹根下那口血紅的鐘在監視,流盡葉脈的潮濕的火讓蜜蜂繁忙的芳香的火
化身為雨滴、小溪、漿果和松鼠的火那顆暴躁的心在哪兒跳動那灼熱之手怎樣伸向生命抓住一座綠色的小島把遠古信仰從每個黎明喚醒
天空,縮成頭上一圈藍光刺眼的年輪即使葬身于這一種或那一種火
炸裂松塔的火,雕刻著通紅石頭的火
一萬年后仍將有這片森林,這種靜比大地還低無數松子的小心臟依偎著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