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2.學生作業。
3.成果展示,評選最有創意的句子。
那 樹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從老樹的特點、功用入手,探究老樹的命運,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及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注重多層對話,全面挖掘課文資源,力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認識自然方面都有收獲。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車輪的碾壓下倒下,王鼎鈞筆下的那樹就是其中的一棵。
二、合作研討,感受大樹形象
1.提出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容貌特征、個性、經歷,每一種事物也會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王鼎鈞筆下的那樹是一棵什么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呢?請同學們默讀全文,圈點勾畫相關語句。
2.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主學習。
3.討論明確:
大樹容貌奇特,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
大樹生活環境特殊,站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座老式平房。
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行人納涼、鳥兒棲息、孩子們歡唱……
大樹無私奉獻,執著忠誠,即使在生存受威脅時依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
大樹善良和藹,在自己面臨滅亡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螞蟻國民安全撤離。
4.教師小結:
那樹久經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邃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發”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民,只愿給予,從不索取。
三、探究老樹命運,體味作者情感
1.就是這株世世代代長久地造福于人類的老樹,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
明確:大樹在眾人眼中有害無益,成了都市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最終被砍伐,不久便被遺忘。
2.設想那個醉漢司機不撞上那棵老樹,老樹是否能幸免于難?為什么?
提示學生讀5~8自然段,進一步挖掘老樹慘遭屠殺的必然因素。
3.作者在描述老樹形象、講述老樹命運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結合具體的詞句談談。
四、拓展延伸,提升認知能力
1.教師談話:一條沒有樹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條沒有樹的路上的人是滄桑的,面對王鼎鈞筆下這株年輪已經定格的老樹,想想我們身邊的一些關于“綠色”的故事,同學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總結:
樹是物質的,也是空間的;樹是情緒的,也是文化的。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片綠陰吧!讓我們用膽識、智慧、心血和汗水創造一個綠樹蔥蘢的明天!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采用說讀的方式,將學生的眼光與思緒帶到課文中,讓學生充分地讀起來、想起來、說起來,訓練學生的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及作品
余光中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家,他的散文他的詩都深受讀者喜愛,還有一位與之同時代的,也許藝術成就更大、境界更為深沉博大的旅美華人散文家,他就是王鼎鈞。余、王二人都是創造了散文陽剛之美的作家。《那樹》是王鼎鈞的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許多專家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