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對“我”的態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對生活的態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
對“我”的態度: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對生活的態度: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
理解這樣的主題,可以深入探討演變的原因:過去→現在(推斷原因)。
2.表現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從閏土父子和楊二嫂身上,可以看出這樣輪回的影子:
閏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中年?→?
楊二嫂:年輕→中年→?
也許他們的后代,也會步他們的后塵,在這樣的輪回中掙扎。因為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廣大民眾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過來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盡頭(無數農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發農民起義,再……歷史不停的輪回著,民眾的苦難也不停地輪回著)。
3. 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再回故鄉,“我”和閏土、楊二嫂等人已經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閡。閏土叫“我”“老爺”,楊二嫂認為“我”“放了道臺”,孩提時代那種真誠、友善的關系,已經完全消失了!拔摇笨释蚱品饨ㄉ鐣淖鸨爸刃,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質關系的新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議問題
1.1—5節寫“我”漸近故鄉時,見到的故鄉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明確:景象是“蕭條”:心情是“悲涼”;這樣就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情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
2.第12節寫“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作者描寫了怎樣一幅圖畫?這幅圖畫有什么特點?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明確:記憶中的故鄉非常美麗;描寫了一幅“月夜刺猹圖”;景色特點:美麗動人,色彩明快;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年閏土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征,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3. 未見閏土前,“我”有關閏土的記憶是怎樣的?“我”見閏土前后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明確:見閏土前,在“我”心中,閏土就代表著美麗的故鄉的一切記憶。未見時,“我”心中充滿期待、憧憬;見到后覺得隔著厚障壁,心中悲涼。
4. 與閏土見面時“我”幾次“說不出話”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明確:開始“說不出話”是由于興奮,乍見之下陌生,最后“說不出話”則是由于彼此隔膜。
5. “我躺著,聽船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睉撛鯓永斫猓
明確:隱含意義是指我在探索、跋涉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國家和民族的路。
6.“我想到希望,……,我的愿望茫遠罷了!睉撛鯓永斫?
明確:反映了“我”在前進道路上的彷徨和茫然,缺乏創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