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教案
提示之二:本文是議論文,但從表達上看,是否以說教的方式來訓導黃生呢 ?
討論、歸納并板書: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先曉之以理,并從藏書者和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對比,做到有理有據。為了進一步強調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聯系自己的具體實踐,從正反兩面談了“通籍”前后讀書迥然相異的情況,言辭中肯,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發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對黃生的愛護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體現了一個長者的態度。這樣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 七 ) 課文翻譯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我把書借給他,并告訴他說:
“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的讀啊。你沒有聽說過 ( 那些 ) 藏書人 ( 不懂書的事) 嗎 ? 《七略》《四庫》,是皇帝的藏書,但是 ( 自古以來 ) 皇帝肯讀書的有幾個呢 ? 牛淌著汗拖來塞滿屋的書,這是富貴人家的藏書,但是富貴之家的人肯讀書的 ( 又 ) 有幾個 ? 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書而兒子、孫子丟棄掉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書籍是這樣,世間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 ( tǎn tè ) 不安的摩挲撫弄不止, ( 心里 ) 說:‘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為我所有,必定 ( 會 ) 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什么‘暫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 ( 但 ) 家里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家,藏書很多。 ( 我 ) 到他家去借, ( 他 ) 不借給我,回來以后我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竟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因此,只要看過的書就認真的去領會,牢牢的記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到處都堆放滿了。 ( 由于長期不翻閱 ) ,以至白色的蠹蟲和蟲絲,時常沾滿了書本。這樣一來我才慨嘆借來的書看得是多么用心專一,并且感嘆少年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 ( 苦讀 ) 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慷慨借書給人和那姓張的吝惜自己的書,舍不得借給人,這一點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實在倒楣而碰上姓張的呢,還是黃生實在幸運而遇到我呢 ? 懂得 ( 借到書的 ) 幸運和 ( 借不到書的 ) 不幸,那么他讀書一定很專心,而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把它和書一起 ( 交給黃生 ) 。
【 妙文賞析 】
墻
〔英〕蘭斯洛特•g•戴維森
盡管布萊爾牧師像往常一樣地鎮定,可當他被帶上警車時仍不免思索這次被突訪的原因。今天不是禮拜天,不該是警察局向囚犯提供懺悔的日子。
難道是自己教區的治安出了問題,那些“孩子們”又忘記了他的教誨 ? 不可能 ! 為了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也得到上帝的愛憐,幾乎每一個圣日,自己都和他們共享主的圣餐。難道又是那些怨婦向警察局告發了她們有外遇的丈夫 ? 不,這也不可能 ! 因為這些年自己定期拜訪她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使她們淡漠了被拋棄的感受。更讓牧師自豪的是,他事實上已成了她們公共的情人。畢竟多年教士生涯使布萊爾保持了當今已少有的紳士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