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2、 把握三首詞的感情。
(1) 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這三首詞上片分別寫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點?
(2) 下片分別抒發了什么感情?有何異同?
(3) 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么異同?
作業:
1.《漁家傲》所寫的塞下風景“異”在哪里?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武陵春》中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3.《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別表達什么意思?
4.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參考答案25課
《望江南》
2.答案提示: 1)“女為悅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2)“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 (3)“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現“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 (4)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里等過,而以后,她也將繼續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 (5) 白頻洲又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
《武陵春》 2。答案提示: (1)梳洗罷,是一種信心,一種希望,而“倦梳頭”是一種放棄,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滿懷愁緒。兩篇文章都用同一個典型細節來反映主人公的心態,應該學習這種寫法。 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過景色、典型細節來抒情,即間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使文章的風格既含蓄又直樸、率真。
《漁家傲》《江城子》《破陣子》
2.答案提示: (1)《漁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 《江城子》:打獵:雄壯、開闊。 《破陣子》: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
(2)《漁家傲》:思鄉,愛國,渴望建功立業。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 《破陣子》:渴望建功立業,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相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不同:《漁家傲》與思鄉緊緊聯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3) 總體分析: 相同:感情上來講,都與愛國緊密聯系。 風格上豪放、開闊、雄壯。
不同: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作業:
1.《漁家傲》描述了與中原地區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衡陽雁去”,秋天邊塞的大雁向衡陽飛去,表明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作者的家鄉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四面邊聲連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座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里當然和內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