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學實錄
(生吞吞吐吐,師美讀啟發)
生7:表達了作者對家的向往和深深的思念。
師:從人生的起始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溝通現實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教人如何不想它?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讀出這種“依戀”的情感來!(生讀)
師:你們的問題是———
(學生沒有提出問題)
師:老師倒有一個問題,文中說:“家中瑣屑的噪音也許正是上天安排來放松我們精神的人間樂曲。”我想很多同學的媽媽一定是制造這種所謂的“噪音”的“高手”。這種絮絮的嘮叨聲也是“放松我們精神的人間樂曲”嗎?
生8:這是有前提的,是“在我們的靈魂被大海神秘的濤聲陶冶得過分嚴肅以后”。譬如你在外孤苦無依倍嘗委屈艱辛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時,再去聽聽媽媽的一些嘮叨,不是很幸福的事嗎?
師(指黑板):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想一想,這幾個比喻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呢?(板書:人生漂流)(生討論)
生1:“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也就是把人生比作一條河,而船、港灣、岸都是與河流有關的。
師:也就是說,后面的幾個比喻是以第一個比喻為前提的。同學們接著說———
生2:人生是漂流的,把船比作一個家,就是說漂流的人找到了休憩的地方。再把家比作港灣,是說船是靠著港灣的,港灣又靠著岸。這幾個比喻是彼此相聯的。
師(小結):也就是說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別是關于家的第三個比喻,是前兩個比喻的極致和升華。家為人類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個離開現實世界的離別之站。(把板書勾連成船形)“家是什么?”不同年齡、身份、閱歷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回答。下面,讓我們與自我對話,體味“家”之情(屏幕顯示兩段文字):
我看見黑沉沉的大地展開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擁抱著無數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著搖籃和床鋪,母親們的心和夜晚的燈,還有年輕輕的生命,他們滿心歡樂,卻渾然不知這樣的歡樂對于世界的價值。
———摘自泰戈爾《新月集》
問孩子:家是什么?
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時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是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摘自《畢淑敏散文精品自選集》
(學生在《獻給愛麗絲》的音樂聲中朗讀屏幕顯示的文字)
師:(音樂聲中動情講述)和很多同學一樣,老師也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家里有我溫柔賢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愛的女兒。(展示家人的照片)我深深地愛著她們,她們也深深地愛著我。我們這只小船,已在風雨中駛過十多年的航程。在我心中,家是妻子無微不至的體貼,家是女兒得寸進尺的撒嬌。我們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國平的《家》,同學們對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那么請你們來談一談:在你們的心中,家是什么。
生1:家是很溫暖的讓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戀的地方。
生2:家像我的一個支柱,時時刻刻支撐著我,無論我什么時候遇到什么困難,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氣來面對它。
生3:家是一盞為我點燃的燈,它永遠地溫暖著我的心,照亮著我的路。(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