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繡水》教學(xué)設(shè)計
學(xué)生再次讀課文,圈點勾畫,作批注。交流評價。
明確:
畫水的綠: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看一眼也叫人心醉。(運用疊詞和比喻 )
畫水的靜清:假使你的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靜的夢境里去。
畫水的動態(tài):江面上不斷漂著靈巧的小竹筏子……那魚便被吐進竹簍里去了。(動作細(xì)節(jié))
繡山的奇: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
繡山的巧:兩岸都是懸崖峭壁……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
實例說明: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160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①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②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像,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③
【段解】這是對上一段文字的銜接。上一段文字給桂林山水作了正確的定位——“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絕世少有:這一段由虛轉(zhuǎn)入實,盛贊桂林山水。
①【鑒賞】 “千古杰作”把滿眼的畫山繡水當(dāng)作一件神奇的作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與題目相呼應(yīng)。
②【評點】“碧綠碧綠”“瘦骨嶙峋”“玲瓏剔透”準(zhǔn)確地概括出了漓水、奇峰、怪石的特點。
③【解讀】作者用了濃墨重彩,反反復(fù)復(fù)地加以勾描。你知道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嗎?
這一段第二句是寫水色的,用了反復(fù)、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喻體——青梅名酒有新鮮感。第三句是寫怪石奇峰的,先總寫,后列舉分寫,用了比喻和比擬的手法。第四句是承接上句,
用反問的方式,進一步強調(diào)。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fā)奇麗。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shù)館,到處陳列著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④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長袍,正在側(cè)著頭往北嘹望。下邊有個婦人,背著娃娃,叫做望夫石。⑤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zāi)荒,有一對夫婦帶著小孩,背著點米,往桂林逃荒。逃到這里,米吃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里像刀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頂,想嘹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著丈夫。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⑥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實。⑦
【段解】 作者寫了四個傳說,這是寫關(guān)于“望夫石”的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作者力圖讓人們在賞景之余,千萬不要忘記舊時代的階級壓迫,要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對這些傳說的敘寫與文章開頭部分寫自然風(fēng)光背后所深蘊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點:山水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想像相映襯。
④【評點】這里所寫的鐘乳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者一一列舉,并加以描繪,用幻覺寫出這里景色的神奇,很富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