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設計
師:鹓鶵。鴟腐鼠分別代表了什么?
生:鹓鶵是莊子自比鴟是指惠子腐鼠是代表功名利祿
師小結莊子用這個故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的譏諷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真是尖銳痛快而又余味無盡啊。
師:好,那大家設想一下,惠子聽完這個故事后,將如何對待莊子呢?
生•••••••
生•••••••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我上課前發給大家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是莊子講的:
楚國郢人捏白堊e4土,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
讀畢,
師:我們請個同學來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感想
生談師相機點評
師:知道莊子講這個故事的背景嗎?
生:不知道
師:這是惠子死后,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的一個故事,是向學生慨然感嘆自惠子死后,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里都是少見的。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因此啊,后人推測,惠子相梁這個故事應該是莊子的學生杜撰的,惠子盡管醉心于功名利祿,但要作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還是不大可能的。
師:莊子和惠子雖然是一對好朋友,但是這對好朋友的基本觀點是不同的,所以在討論問題時經常抬杠,甚至是在散步的時候就爭吵起來,下面我們就來看第二則故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師:還是大家先結合注釋讀一讀,了解了解這個故事
生讀老師板書固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畢師:我們還是先請同學來讀一遍
讀畢,師點評(或范讀一遍)
問學生,這個故事看懂了嗎?
生(可能會說)不太懂
師:是啊,這個故事就比上面那個故事要難點了,為什么呢?因為它里面含了一個歷來都爭論不休的哲學命題。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把莊子和惠子的對答翻譯一下,當然,這個翻譯本身是很簡單的,大家看看手頭的材料:
惠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莊子:你說‘你哪兒知道魚的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好,那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師:讀完了嗎?好,那你們告訴我,在這場爭論中誰占了上風?
生莊子
師:為什么
生••••••••
師:從邏輯上看,其實勝利的應該是惠子,莊子是靠偷換了概念取得了上風。他把信息如何在人與魚之間傳遞的問題,轉變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魚的信息的問題。這樣說,或許大家比較清楚了。
師:我們先把這場千古的爭辯放一放,我們來關照一下,為什么莊子始終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