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教學設計(2篇)
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讓我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對我們的農民們說一聲:“一路走好!”
板書設計:
場景一:米行糶米一交代環境和人物
場景二:街頭購物一“豐收成災”
場景三:船上議論一心底的仇恨與反抗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理解和學習本文場面描寫、語言描寫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下,在國民黨反動派、農村封建勢力和投機商人的重重剝削壓榨下日益貧困的痛苦生活,以及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
教材分析:
重點:理解人物對話,分析場面描寫。
難點:農民豐收成災的原因,引導學生了解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下,在國民黨反動派、農村封建勢力和投機商人的重重剝削壓榨下日益貧困的痛苦生活,以及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
教學設想:這篇小說刻畫了一群舊氈帽朋友在獲得莊稼豐收以后的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遭遇以及他們自發的反抗意識。 小說采用場面描寫的方法,大量運用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用鮮明的對照 ,深刻地揭示小說的主題。在課堂教學中,以場面描寫為單位,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把握谷賤傷農的原因以及舊中國農民痛苦生活的普遍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解題,理清情節,指導學習課文第一個場面描寫。
教學流程:
一、解析標題,引入課文。
《多收了三五斗》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有名的短篇小說,反映的是我國30年代初期農村的情況。(教師板書:多收了三五斗)
啟發思考:根據文章標題同學們判斷一下,文章大概寫什么內容?按常理會是怎樣的結果,事實上又是怎樣的結局?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從題目看,文章是寫農村,寫豐收,似乎應當寫農民豐收以后的喜悅和改善生活的情況。然而,恰恰相反,事實是豐收以后米價暴跌,谷賤傷農,豐收成災,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災難。
為什么豐收反而成災呢?作者以深刻的筆觸對舊中國作了深入而多方面的剖析,把農民的滿腔悲憤、萬種辛酸、不斷增長的反抗意識真實地表達出來了。細細閱讀課文,會理解這一深刻的主題。
二、理清情節,劃分段落。
1.提問啟發:小說的情節按照怎樣的順序安排的?寫了幾個場面?請同學們閱讀全文,理清情節,并擬寫恰當的小標題。
2.教師巡回時對學生提出的字、詞正音、解析。
埠(bù)頭 膩(nì) 糶(tiào)米 斛(hú) 廒(áo) 迸(bèng)裂 拗(niù)不過
橫七豎八: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亂橫亂豎,沒有秩序。 躊躇:猶豫不決。
3.劃分段落,列小標題。(2種意見均有道理,皆可)
第一種意見:從事情發生的時間角度分為2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倒數第二節------故事上演
第二部分:最后一節------故事常演
第二種意見:按三個場面展開故事情節,分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