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情與發展戰略教學設計
第四課 了解基本國情與發展戰略
第一框《對處開放的基本國策》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能力目標: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辯證地看待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理解并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教學重點: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然選擇。 教學難點:關于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教學方法: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明確了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但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應注意哪些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第一框的內容。 一、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一)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與學習都帶來了很深刻的影響,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受到現在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系,我們生活的世界正日益變成一個“地球村”。 1、世界一天一天變得更加開放活動1:你能列舉幾個類似的例子嗎?(答案:例如,有的同學假期到國外探親或旅游;給外國朋友發e-mail;與外國朋友同住一個院子;看好萊塢影片;等等。)在當今開放的世界,每個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在我國歷史上,既有開放的盛世,也有閉關自守帶來的民族危亡。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國封建社會,最開放的是哪個朝代?(唐朝)什么時候開始走向閉關鎖國?(明朝中葉)】 活動2:閱讀教材第47頁下,分別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進一步談談閉關自守為什么會導致落后?(答案可以參閱第47頁下一段文字,也可以如下闡述: 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愛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是不可能的。中國近代史證明,中國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從明朝中葉開始,我國封建統治者推行閉關自守政策,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導致近你中國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落后的局面,從而遭受列強宰割的百年屈辱。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會導致愚味和落后。開放與興盛相伴,封閉與落后并存,無論什么國家,要發展壯大,就要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 2、開放才能發展,封閉只能落后今天的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要融入世界經濟貿易體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活動3:結合教材第48頁兩種不同的觀點進行討論:你是如何看待上述兩種觀點的?請說明理由。【答:加人世貿組織,一方面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另一方面我國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但總體來說、利太于弊,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現代化建設的孫然選擇,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應該勇敢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也就是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日益開放的世界形勢,在大海中學會游泳,提高附外開放水平。(重在引發思考,不必強求一致)】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