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第一框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1)國家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板書)
我們回憶一下第一課所學習的內容,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表明,新的社會制度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新的社會制度最終戰勝舊的社會制度,歸根到底要取決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那么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回答:還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教師(歸納):說得好!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優于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之所以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就在于社會主義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只有發展生產力,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擠。而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水平低,生產力落后,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要縮小這個差距,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充分顯現出來,就必須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否則,要代替資本主義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板書)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與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不是矛盾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說法1:認為它們是不一致的。一個說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說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和解放、發展生產力畢竟不能劃等"號"。我國現代化建設不僅包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還包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
說法2:認為它們是一致的。一個說的是國家的根本任務,一個說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只是表述角度不同而已,但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上,只有通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國家實現現代化才能有堅實的基礎。
說得都有道理。第一位同學看到了二者的微妙差異,第二位同學看到了二者的本質聯系。二者并不矛盾。也正因為如此,
看書p60名言: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之上!
由于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如何去評判是非曲直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以"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去判斷!即面對從來遇到過的所有問題,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于”為根本判斷標準。
一切合乎于"三個有利于"的,就是社會主義的,或者是為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的。"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是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現代化建設征程上的"指南針",它正指引著我們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進一個全面改革開放,實現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三個有利于"標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增強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加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很多原來被認為是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能使用的方法也被借鑒過來,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