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
學生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匯報。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教師通過三個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面對責任,面臨選擇,該如何正確地、合理地選擇,并積極地承擔由此產生的責任。即使是別無選擇的責任,我們也要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是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第三組:(對比前兩組閱讀材料,這組材料懸念較少。學生一定能猜出來是“水稻之父-----袁隆平”,對他的事跡比較了解,但初中生也許會出現不同意見。如:他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安逸一些等。如果學生沒說出相反的意見教師也可以反過來問學生。) 1、課件展示第三組文字材料,請發言人對自己小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匯報。 2、出示袁隆平的生活、工作圖片,補充新的文字材料。 補充材料:然而,他的“坐騎”是一輛舊摩托車。74歲的他還在為解決我國和世界的糧食問題奔走在田間地頭。榮譽和財富的不期而至并沒有改變這位科學家的本色。他將國家獎勵給他的巨額獎金全部用于雜交水稻的研究上。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 教師提問: 1、這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巨大的貢獻授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當之無愧。可人們用這樣的詞形容現實生活中的袁隆平:“淡泊名利,一介農夫,兩腿沾滿了泥點子的科學家,榮譽和財富沒有改變他的本色。”你能說說袁隆平身上的品質嗎?(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考慮個人得失等) 2、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袁隆平這樣的人物,你能說出來嗎?(叢飛、徐本禹、李向群、徐虎、魏青剛等) 3、引導學生補全板書,梳理教學思路。 教師總結:說到這里,同學們一定對“如何選擇責任,如何衡量回報與代價”有了新的認識。 教師課件展示: 歌德的話: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的一種愛。 老師的話:責任要求我們學會抉擇,勇于承擔,追求高尚。 第四部分:學生活動小結 教師總結:其實這節課同學們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一次“如何選擇,如何承擔責任”的考驗。老師將對一些同學進行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