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價與回報
學生補充全板書。自我總結,自我提升。通過學習袁隆平等先進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認可社會道德提倡的無私奉獻、不計代價與回報等的優良品質,并以他們為榜樣。力圖實現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學生積極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采訪:(結合板書) 1、關于選擇責任-----勇于承擔。 三個小組長:你們是自薦做組長的還是別人推薦的?感覺到壓力了嗎?相信自己能做好嗎?是否想到過別人會抱怨你? 小組成員:對你們組長的工作滿意嗎? 小組長:如果別人不滿意,你后悔嗎? 2、關于必須承擔的責任-----認真對待。 發言人:你們是老師指定的發言人嗎?有壓力嗎?對自己的發言滿意嗎? 小組成員:對你們的發言人的表現滿意嗎?為什么? 3、關于默默奉獻-----不計較回報。 全體組員:除了組長、發言人,你們認為今天對你們組貢獻最大的同學是誰? 貢獻最大的同學:你積極為本組出謀劃策,卻沒有發言的機會,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教師總結:這節課,同學們表現都很好,在責任面前,你們學會了選擇,也勇敢地承擔了責任。面對壓力,你們積極應對,盡量做好,還有些同學默默奉獻。其實在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你們總會遇到各種責任的選擇,老師相信你們會勇敢地做負責任的人。 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回答。教師通過對本課學生參與活動的總結,對相關學生的采訪與評價,揭開本課學生踐行“承擔責任”的真實情況,使學生回味本課的情感體驗,真切地體會“如何更好地承擔責任”。積極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力爭做負責任的公民。 總結、激勵學生勇敢地做負責任的人。
作
業
布
置案例分析:他叫王順友,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郵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的100多座大山中,王順友跋涉了20年,這是一條充滿危險的路、一條非常孤獨的路、一條透支生命的路。山高溝深,空氣稀薄,行走困難自不必說,在“馬班郵路”上,陪伴他的只有“丁丁當當”的馬鈴聲……在這條艱辛、寂寞的路上,王順友一走就是20年,走了26萬多千米,相當于繞地球6圈。郵件投遞任務準確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