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政治復習提綱5
三、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①現實中,因為社會的進步不能一墩而就,陳舊的觀念也不會一掃而光,因此不平等的思想和現象依然存在。②現實中存在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③人與人先天和后天的差異不能消除;④各種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不可能完全平均分配;生活中各種差異時時存在。
四、如何對待弱勢群體(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 ①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老年人年老體衰,在生活中有許多不便,屬于弱勢群體;未成年人身心發育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也屬于弱勢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弱勢群體的平等權益容易受到侵害。②我們應當平等對待那些處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五、尊重平等的人格 ①人與人之間平等的集中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權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義務。②人的差異需要得到尊重。平等待人、相互取長補短,是我們對人的正確態度。弱勢群體是對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總稱。例如: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在社會生活中,弱勢群體的平等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我們應當平等地對那些處于不利處境的人,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六、從人格平等原則出發,做到平等待人 ①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制度從多方面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②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在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現象依然存在。民主的社會制度雖然保障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不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不能使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完全平均分配。因此,人們天賦的容貌、智力、體力等上的差別,以及社會生活中的財富多寡、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都可能導致現實生活中的某種不平等。正因為存在人的差異和現實中的不平等現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顯示出美好的道德價值。③消除歧視,平等待人。平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著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要平等待人,就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堅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摒除陳腐觀念,拋棄對金錢、權力的庸俗崇拜,不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
考點37.懂得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和寬容,學會寬容、學會尊重。(八上第九課101)
一、怎樣理解他人 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要做到理解,首先要有尊重。要尊重他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他人的個性、意愿和選擇,承認人際交往中交往雙方的平等地位。只有尊重他人,我們才能抱著積極的態度去理解別人與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行為方式,尊重別人合理的不同選擇,理解別人,按他們自己的意愿行事。②善意使理解成為可能。對人缺乏善意就不可能做到理解。善意,即以友好、友愛、友善的態度與他人相處。只有凡事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我們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人、愛護他人、體諒他人,才會使自己和別人的心靈溝通起來,實現彼此理解,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③達到理解需要積極的溝通。人與人之間如果缺乏溝通就容易產生隔閡,互相不了解,就談不上互相理解。要實現積極的溝通,首先,要有主動接近他人的勇氣和熱情。其次,要與他人坦誠交流。最后,要有細心領會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