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關愛自然 關愛人類教案
7、什么是富山痛痛病事件?發生一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因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鎘廢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達258人,死亡128人。
8、什么是愛知米糠油事件?發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愛知縣一帶,因食用油廠在生產米糠油時,使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這種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過10000人,16人死亡。
9、什么是博帕爾毒氣事件?發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爾市,由于設在該市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的儲罐爆裂,大量劇毒物甲基異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幾萬人受傷的慘劇。
10、什么是切爾諾貝利核污染事件?發生于1986年前蘇聯基輔地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于反應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上萬人受到輻射傷害,直接死亡31人,13萬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圍波及鄰國,核塵埃遍布歐洲。
【師】生態危機是怎樣出現的呢?
【生】(看書后進行回答)
【師】讀《撒哈拉的變遷》,看看你的心情怎樣,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書后討論并回答)
三、小結
在關心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時,我們要不要關心我們的衣食之源——地球?是誰在改變我們的地球?是誰在毀滅曾經的綠水青山?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正面臨著嚴峻的生態危機!
四、鞏固練習
1、關注人類的命運就必須關注_____________的關系,就必須認真反思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反思我們對待__________的態度。
2、在人類之初,人與自然曾經保持著_____________的關系。
3造成生態危機的直接原因是( )
a、人類不斷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地球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已喪
c、人類不熱愛大自然 d、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2、使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教學重點:為什么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黑板出示材料】:
一個公共牧場,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個牧民都有兩種選擇: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識地控制各自牲畜的頭數,使之與牧場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一是盡可能地增加自己擁有的牲畜頭數,使自己的經濟效益很快得到提高。
提問:(1)這兩種選擇會帶來什么不同的結果?
(2)你主張做出何種選擇?
(學生討論并回答。明確: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二、 講授新課。
【師】: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人們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和探尋實現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的途徑的方法,可持續發展最終成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同和共同選擇的發展模式。你知道可持續發展概念是怎么提出來的嗎?
【生】:閱讀教材031“信息平臺”。
【師】:那究竟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呢?
【生】:看書后回答。明確:可持續發展指的是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