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點歸納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一、中華文化的特征
(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穿越歷史長河,世代相傳,綿延不斷。
重要見證:漢字和史書典籍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②文字的發明使得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③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表現為“三性”
①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a、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b、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②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a、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b、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有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a中華文化的構成中體現了多種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b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c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d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義:即求同有異和兼收并蓄。
①所謂“求同有異”就是能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與其他民族文化和諧相處。
②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義: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時這種包容性,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①漢字記載、史書典籍保存;
②中華文化所獨有的包容性;
注:在當代為什么要努力繁榮和發展我們中華文化?
a、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困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b、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振奮我國民族精神,促進社會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為進一步發展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c、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適應當代國際的需要。
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
三、中華民族精神
1、基本內涵: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生存和發展的保證)、愛好和平(贏得世界贊譽)、勤勞勇敢(立業根基)、自強不息(內在氣質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