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人民當家作主教案
作為民意代表,代表委員們著墨民生的議政細節,將公眾與媒體的輿論熱點,引入會場導向決策層面。讓公眾感受到強烈的參政議政的現場感。勿庸諱言,這中感受平時很難體會得如此真切。因為,即便在“兩會”上,那些花瓶建議也不鮮見,這除了說明參政者能力有限,還可能是提議者對自己的會場議政能產生多少積極效用不自信。甚至對提出真問題可能為自己帶來負面影響,心存顧慮。參政代表尚且如此,可知會場外的公眾,權利稀缺到何種程度。
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盲目悲觀。因為,只要在可支配的議政空間內,代表委員努力將自己的議政能力提至最高,議政質量日趨理性和專業,就可以不走樣地將自己所負載的民意訴求和社會“輿論場”,帶進參政議的決策平臺。這種健康有力的參政態度,才是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應有的議政面貌。而代表委員是否稱職,其議政努力能否發揮最大效用,不能只局限于十天的會期,更應在“兩會”之外的每一天得到檢驗!皟蓵彪m然結束,但它傳導出的全民參政的熱情必須延續。“領導不在的時候,代表們發言挺多,而且講得很深。領導在的時候,很多代表10分鐘的發言,8分鐘用來對報告、對自己歌功頌德。我感覺這樣的氣氛不太好!痹趶V東代表團分組討論上,中科院院士鐘南山直言代表應該暢所欲言,不要講空話套話,其言詞火力十足,多次收獲全場掌聲。有代表邊鼓掌邊感嘆:“聽了幾天小組發言,從來沒有鼓掌的!
(二)
“男學鐘南山,女學顧雙燕”,這是我看了兩則報道后的由衷感嘆。鐘南山,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顧雙燕,來自內蒙古的基層農民代表,今年才31歲。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南一北,讓我們看到了代表的特出風采。
3月10日這天,鐘南山毫不客氣地批評部分人大代表在領導參加審議時大講空話套話,對政府工作報告、對自己歌功頌德,他批評的“火力”和“威力”十足(3月11日《信息時報》);也就在這一天,總理參加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顧雙燕則跟總理說了很多大實話,說了農民的“煩心事”,原定10分鐘的發言持續了半小時;而這些不是歌功頌德的實話,恰恰是總理最愛聽、最需要聽到的。于是我們看到了新華社3月10日發出的一篇非常鮮活、靈動、精彩的兩會特寫——以我陋見,這是可以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特寫。
誰說基層缺乏好的代表?顧雙燕就是學習的榜樣。套用一個俗句式來說,就是“不基層,無代表”。顧雙燕是種糧和養殖大戶,她早就說過:“我是咱農民選出的代表,就要替老百姓說話!彼沁@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顧雙燕不偏頗,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她先說到,比如國家給的各項補貼實實在在落到農民身上,平均每戶有500元;她自己買了3臺大型拖拉機,國家補貼了18萬元。這樣,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實高多了。顧雙燕如果只顧說這些“喜事”也不錯,十分鐘時間也差不多;最后若是再來個現場遞交感謝信,氣氛也一定很熱烈?伤f喜事幾乎是“點到為止”,她說了一串農民的煩心事。
“我講出來供您參考,不是要求您。”顧雙燕略顯羞澀的話語,引來全場笑聲。認真地對她說:“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權利。”這就是總理擺正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