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儀復習
每年的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季,這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較多。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季,這時,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較少。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季,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的秋季,這兩個時段,北半球獲得的熱量比冬季多些,比夏季少些。
由于同一個地方一年內不同的時間獲得的太陽光熱的多少存在著差異。就出現了四季現象。在北半球,一般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月份和次年的1、2月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
[板書]四季更替
[過渡]由于不同的緯度獲得的太陽光熱多少不同,我們將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板書]五帶的劃分
[讀圖][講解]p22/1—23(五帶的劃分圖) 熱帶: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這個地帶終年炎熱。
溫帶:北溫帶——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溫帶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寒帶:北寒帶——北極圈以北的地帶,南寒帶——陽光照射角度小。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獲得太陽光熱少,終年嚴寒。
[小結]本章的內容圍繞著三個問題為中心:地球的面貌、在地球表面確定位置、地球的運動。其中地球的面貌這個內容重點要掌握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輪廓及相對位置;在地球表面我們需要利用經緯網來判斷任意地點的位置,包括它的半球位置、低中高緯度位置及經緯度;地球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要知道它們的運動規律及產生的地理現象。
七大洲
地球的面貌 輪廓和相互位置
四大洋
半球位置
利用經緯網確定位置 低、中、高緯度位置
經緯度位置
自轉
地球運動 規律及產生的自然現象
公轉
[板書提綱]
地球的面貌
形狀:球體
大小: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
海陸分布:陸地——29% 海洋——71%
七大洲 四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