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狀和緯線
4、完成課本p29的活動題1將答案寫在課本上。
二、合作共建
1、讀下列地形素描圖 ,回答
(1)圖形a代表地形為______,這種地形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圖形b代表的地形為_______,這種地形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___圖形c代表地形為______,這種地形最高大的是_________其主峰為_____________峰。
三、系統總結
世
界
的
地
形
四、診斷評價
1、關于五種地形類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緩,溝谷較淺
c、平原和高原的共同點是地形起伏小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2、關于丘陵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b、按一定的走向有規律的分布
c、海拔高,但相對高度低
d、有起伏,但坡度和緩
3、在右圖中填出大陸架、大洋中脊
大陸坡、洋盆
五、課后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課時 海陸變遷
【學習目標】 : 1、認識地殼是變動的,并能舉例說明 2、了解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3、記住世界火山、地震的兩大分布帶,并能簡要說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帶與板塊構造的關系
【學習重點】:1、大陸漂移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帶與板塊構造的關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兩大分布帶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33頁,認識地殼是變動的,并能舉例說明
1、地球表面形態處于永不停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地區有大量古老的海洋化石,證明這里曾經是________后來因為地殼隆起并抬升成為______。世界最高山峰是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地震、火山?(只做了解)_______和___________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地表的形態。
4、思考p33的活動題
學習任務 二:閱讀課本p33-p35,了解大陸漂假說、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1、大陸漂移假說是20世紀初由________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認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塊叫"_________"的龐大陸地,被叫做"_________"的廣袤海洋所包圍。
2、讀圖2-46了解大陸漂移的過程
3、閱讀課本中的小閱讀,填空:魏格納是一位_______科學家,他發現_________的凸出部分,剛好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遙相對應,經實地考察,終于在______年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
4、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上的巖石圈是由________合成的。全球主要有_____板塊,其中_____________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______,又包括_____。海洋和陸地的相對位置是____________的。
5、讀圖2-48寫出六大板塊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