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復習學案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復習導學案使用人:_____ 初一___班 設計: 審核______ 備課11月6日 上課11月10日
學習目標:1.1.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重點、難點1.重點:1.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點。2.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2.難點: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
【主要訓練形式】1.邊看邊思考:某大洲面臨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圍等。
【學法指導】有關夏季高溫,冬季寒潮的天氣預報錄像或錄音資料。
一、預習導學(5---10分鐘). 本章要點回顧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____分陸地,___分海洋。
1、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極洲、歐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_____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_____運河
亞洲與歐洲:_____山脈、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脈、黑海、_____海峽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1、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____________化石
2、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3、 荷蘭的____________(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1、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
2、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____板塊張裂地區。
二、展示探究 合作交流15--20分鐘
(一)、【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p31活動通過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談話,說明人們生活在陸地上,當時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都以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因此起名叫地球,這反映了從古到今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
p34活動1、a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東南與大洋洲相望,西南與非洲相鄰,西部與歐洲相鄰。b 歐洲:東臨亞洲,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與北美洲相望,北臨北冰洋。
c北美洲:北臨北冰洋,西隔太平洋與亞洲相望,東隔大西洋與歐洲相望,南接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