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
七、西伯利亞的最后歸屬
十七世紀,俄國從西方擴張,并吞了眾多小國,擴張到西伯利亞東部;女真族征服了蒙古本部,擁有了西伯利亞南部,建立了清朝。俄國和清朝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在西伯利亞沖突了。通過戰爭和《尼布楚條約》,劃分了西伯利亞的勢力范圍。俄國一直向西擴張到西伯利亞最東端,甚至擁有了阿拉斯加,后因"消化"不了而賣給美國。之后,雖然日本想爭奪西伯利亞,但西伯利亞一直穩穩地掌握在俄國手中。在蘇德戰爭中,西伯利亞應該是蘇俄心理上的支柱和事實上的大后方。
【交通運輸
西伯利亞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加之氣候嚴寒,對發展交通運輸極為不利。針對這一實際,根據這一地區的發展需要,建成了以河運、鐵路、公路、航空相結合的綜合運輸網絡。
鐵路:
鐵路是西伯利亞地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運輸占西伯利亞貨運總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亞大鐵路、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橫貫東西是西伯利亞的運輸大動脈。
著名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74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電氣化鐵路。西伯利亞鐵路全線鋪設了復線,部分區段還實現了三線化。但各區段運輸能力不平衡,西線年貨物量可達1億噸以上,東線則只有2500-4000萬噸。
貝加爾湖-阿穆爾河鐵路全長4275公里,年貨運能力可達7000-7500萬噸,是聯接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鐵路干線。
公路:
西伯利亞地區公路多集中于南部地區,特別是沿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的大、中城市周圍,與兩條鐵路干線相聯絡,構成小區域運輸網絡。在南部鐵路干線、大中城市周圍是路面質量好、設備完善、四季均可通車的公路;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則是簡易的冬季公路,年通車可達200天以上。
河運:
西伯利亞地區河流眾多、水量充沛,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水系的運輸河道近10萬公里。許多河流還同鐵路、公路相連,構成水陸聯運網。
鄂畢河是西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河運干線,通航距離可達3650公里。鄂畢河及其主要支流額爾齊斯河連接著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蘇爾古特、烏瓦爾托夫斯克、莫戈欽、克拉斯內亞爾、鄂木斯克以及秋明、庫爾干等經濟中心城市和工業基地,并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土西鐵路、南西伯利亞鐵路、中西伯利亞鐵路等相聯結,運輸地位極其重要。
葉尼塞河長3487公里,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主要河運干線。連接著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工業樞紐、列索西比爾斯克森林工業綜合體、伊爾庫茨克工業樞紐、諾里爾斯克礦山冶金聯合企業等工業基地。
勒拿河是東北水運區的河運干線,通航距離4125公里,主要運輸建筑材料、石油、煤炭、木材等。
空運:
由于西伯利亞地區地形復雜、氣候條件惡劣,地面運輸受到制約,加之運輸周期長、速度慢、易造成貨損,使空運也成為西伯利亞地區的重要運輸方式。目前,西伯利亞的大、中型經濟中心和重要的工礦區均通飛機,伊爾庫茨克建有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