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儀,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建立在學生的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到具體化。
(應該讓學生在小地球儀上指出來,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教具。)
師:強調:地軸、經緯線都是人們假想的。以兩人為小組做教材第6頁活動1。
改變地理的學習方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讓每個同學參與,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說服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意見。
然后首先詢問學生小組成員是怎樣進行使用的?
通過問題的提出,把內在需要的知識,即經度緯度的知識提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并總結出更科學有效的合用方式。
書中前3題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教師簡單總結。
第4題在地球儀上找本初子午線和赤道較難。
而且學生不知道為什么這條緯線是赤道,這條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因為學生不知道經度緯度的劃分)。
這時教師繼續問:你們所指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線一定與其他的經線緯線不一樣,那么你們是怎么樣區別經緯線呢?
生:會說出很多答案,如:用數劃分;用區時劃分;用顏色劃分;用度數劃分,因為是球體,在圓上通常用度數大小,所以用度數比較合理;用正負數劃分。
為了引出經度、緯度的知識,給學生創設自由發表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和想像。
②經度和緯度
師:經度和緯度是怎么劃分的?我們先討論緯度的劃分。
生:答案會很多,如:參照書中1.11定位20°為一條緯線;參照地球儀定位15°為一條緯線;應該先訂0°緯線,再劃分。因為做任何事情,如數數,不都是從零開始嗎?經過討論,達成一致:赤道位于中間,長度最大,應為0°緯度。但緯度的劃分還是有多種意見,再經過討論,有的同學可能提出疑問:如果有的地點在緯度15°以內,怎么確定位置呢?所以不應以15°劃分,應該范圍再小點。(學生不清楚經緯線的作用——確定位置)
通過學生自己回答,學生自己互相評價、質問、解答,得出結論。
師:如果學生沒有討論出結果,可啟發:我們研究經緯線就是為了確定某點的位置,在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應該有準確的位置,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地球表面沒有緯線穿過的地方怎樣確定位置呢?
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中逆向思維的能力,為了引出地球表面有無數條緯線的知識。
生:很快得出結論: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應該有緯線穿過,緯線應該無數條。
師:緯線有無數條,有0°緯線,最高的緯線應是多少度呢?
生:答案很多:有70°、80°、85°等等。(學生忘記了最小的緯線應該為北極點和南極點)也有學生證明,一條經線是半圓,180°,赤道平分,應各為90°,所以最高緯度應該是90°。還有的同學認為南北半球度數應該不一樣,因為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教師簡單做一解釋)
師:南北半球應該怎樣劃分?
生:容易得出結論,并找到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搶答)南北半球比較熟悉的國家和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