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2課 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qū)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來理解、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的初步能力,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念,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xiàn)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教學重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學難點:孝文帝遷都及改革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趨勢長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二、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
各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引用一首鮮卑族的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學生們欣賞民歌,從中感受鮮卑族這支北方游牧民族豪放雄渾的風格。 (二)教學過程:
1、明確目標:
1、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1、學生齊讀或指名學生讀。2、前置自學:
2、教師巡視指導,解決問題。
2、學生根據“6w”法{即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什么事(what)、為什么(why)、怎么樣(how)這六個要素}閱讀教材,填寫導學案并牢固記憶。3、展示交流:
3、教師反饋、評價。3、自主進行、小組展示,矯正、評價。4、合作探究:
4、⑴教師巡視指導,了解進展及探究情況。
⑵教師反饋與點撥、評價,及時課堂小結。4、⑴小組合作、探究、交流。⑵展示:①《孝文帝舌戰(zhàn)貴族,執(zhí)意遷都》的話劇表演。②辯論會:學生合作探討并分正反方辯駁匯報。5、學生回頭看:
5、教師可巡視指導。5、學生回頭有重點看書或背誦。6、達標拓展:
6、①教師批改部分學生導學案,了解學生學習中的不足。②針對性講評③指導一定做題技巧。6、學生當堂達標:翻番式檢查,組際評價。7、教(學)后記:
7、①教師可巡視,個別指導。②知識結構的引導。7、學生填寫學后記或繪制本課的知識樹。附導學案:第22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課型:新授執(zhí)筆:審核:時間:班級:小組:姓名:
一、明確目標:1.知識目標:系統(tǒng)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qū)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2.能力目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民族平等原則來理解、思考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問題,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在民族問題上的正確觀念,認識到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xiàn)民族融合的前提條件。學習重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學習難點:孝文帝遷都及改革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趨勢長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二、前置自學:
1.4 世紀后期,我國東北地區(qū) 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 ,定都平城 。他們長驅直入中原,于 年,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黃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長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