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教師提問]:雖然此次出行的目的沒有達到,可遇到的挫折倒不少。有誰知道張騫在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欽佩他哪一點?
[學生回答]:1、去時扣留了十年,回來時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呢。
2、所到之處,有茫茫的戈壁灘,有人跡罕至的雪山峽谷,道路不熟、語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
3、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來打匈奴。
[學生回答]:1、他的執(zhí)著,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不怕艱難險阻。
2、他的性格,剛毅堅強,不屈不撓。
3、有膽有識、敢于冒險、開拓進取。
4、我最佩服他面對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像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愛國、執(zhí)著、剛毅、堅強、開拓進取、永不言敗,言必行,行必果。這就是成功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的榜樣。(投影:成功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有膽、有識、有行、有恒。)
[教師過渡]:這次出使西域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產(chǎn)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漢朝往來。
[教師過渡]:張騫把這些情況,詳細地報告給漢武帝。為了擴大漢朝的政治影響,與西域各國建立聯(lián)系、交換物產(chǎn),漢武帝派遣張騫于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教師提問]:這次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進行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友好往來。
[教師提問]:張騫出使西域,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
[學生回答]:張騫通西域后,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教師提問]:都有哪些方面的交往呢?能具體的介紹一下嗎?
[學生回答]:1、有經(jīng)濟、文化還有政治上的。
2、西域有很多好吃的傳入中原;還有好多動物,如:汗血馬、
駱駝、毛驢、駝鳥、孔雀等,還有音樂、舞蹈。
3、由中原傳入西域有絲綢、漆器、金屬工具,還有鑄鐵、開渠
和鑿井的技術。
[教師提問]:西域和中原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交流,不僅豐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而且促進了各地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那么西域和漢朝之間的政治交往又如何呢?
[學生回答]:1、雙方互派使節(jié),交往密切。
2、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西漢政府在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
護,總管西域事務。(投影:西漢疆域圖)
[教師講解]:西漢政府在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這件事,產(chǎn)生的政治上的結果就是使西漢的疆域擴大,這一塊地區(qū)(指圖),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絲綢之路
[教師過渡]:張騫出使西域的另一項重要意義就是對外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商道——絲綢之路。有關絲綢之路的內容,我想設計一個情景來解決,也就是讓同學們以導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絲綢之路。
[學生活動]:小導游——絲路之旅
請你設計一段導游詞,向大家介紹充滿夢幻色彩的絲綢之路吧!(主要包括:名稱的由來、路線、沿途迷人的風景、古跡等)
學生1: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尋訪絲綢之路的夢幻之旅。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紹絲綢之路這個美麗名稱的由來。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mào)易交通線。張騫通西域后,正式開通了這條通道。 中國同西方的貿(mào)易開始發(fā)展起來,中國的絲和絲織品源源不斷轉運歐洲,被上層社會視為珍品。穿著中國的錦衣繡服,成為羅馬男女貴族的一種時尚。中國也被稱譽為“絲國”。后來,人們便稱這條中西交通要道為“絲綢之路”。